一季稻顧名思義就是一季中稻,播種應該是五月中下旬,選用稻種生育期應該是132天左右的,最好不要超過140天。對于“散播一季稻下田后什么時候追肥為宜”這個問題,我來分享我的觀點,待水稻返青后每畝施尿素50斤至70斤左右,催穗肥應根據(jù)水稻長勢,如水稻長勢太好,不必施催穗肥,如水稻長勢太差,每畝施45%含量復合肥(氮15% 磷15% 鉀15%)15斤至20斤左右,促進水稻增產。
1、插水稻前,田里施什么肥料好?一畝施多少斤?
水稻插秧前,也就耙地時間,首先打水泡田,耙地,整平,噴施封閉藥(如丁草胺 芐嘧磺隆或者吡嘧磺隆。丁草胺 噁草酮趁耙好地后噴入渾水中,減少雜草發(fā)生,但隔半天至一天時間插秧安全,)。然后撒肥,一般底肥用復合肥料相對多一點,因為農民為了節(jié)省勞作時間,混合肥料是農民喜歡的一種肥料,含量各種配方太多,有的就是水稻專用肥,一般水稻專用肥50公斤施一畝,有的農戶另外施尿素20斤左右,(打個比方說:如氮含量17%左右,磷含量10%左右,鉀含量9%左右三元復合肥,另外含微星元素,如鋅、硅、鎂、鈣等等,
)。如45%含量三元復合肥,一般每畝60斤至70斤左右 尿素20至30斤左右作基肥,其實每個廠家都有自已的配方,含量有的根據(jù)有的地方土壤含量多少而生產的測土配方,目的是解訣農民不合理用肥,造成浪費。有的農民喜歡用普通化肥作底肥,如碳酸氫銨17%含量50公斤每畝 過磷酸鈣12%含量50公斤每畝 氯化鉀56%含量每用7公斤左右 硫酸鋅每畝3至5斤右施于整平的水田中,然后就可以機插和手插或者拋秧,有了基肥,可以達到壯苗作用,增加水稻分蘗能力,減少僵苗,
待水稻返青后每畝施尿素50斤至70斤左右,催穗肥應根據(jù)水稻長勢,如水稻長勢太好,不必施催穗肥,如水稻長勢太差,每畝施45%含量復合肥(氮15% 磷15% 鉀15%)15斤至20斤左右,促進水稻增產。最后,不要盲目使用氮肥,它會使水稻貪青,倒伏,穗莖瘟嚴重發(fā)生,望廣大農戶因地制宜,科學種田,才能實現(xiàn)增產增收,
2、散播一季稻下田后什么時候追肥為宜?
對于“散播一季稻下田后什么時候追肥為宜”這個問題,我來分享我的觀點。水稻的一生中各個時期需肥是不同的,至于什么時候追肥要根據(jù)田塊的肥力和水稻長勢來決定,不能盲目的去追肥,否則會起反作用,一季稻顧名思義就是一季中稻,播種應該是五月中下旬,選用稻種生育期應該是132天左右的,最好不要超過140天。這樣既能保證在水稻揚花授粉的時候避開高溫,又能在成熟之前避開后期的寒露風,保證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水稻的一生中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有需追肥的,但不同時期需要追施不同的肥料。第一個時期:斷奶肥,水稻種子下地以后,開始吸水膨脹,溫度適宜3-5天開始萌發(fā),接著長根長芽,這時候水稻是吸收種子本身的營養(yǎng),不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它能夠自給自足。一直長到兩葉一心也就是三片葉子的時候,這時水稻種子本身的養(yǎng)分已經(jīng)消耗完,它開始要從土壤中吸收營養(yǎng)合成自身需要的養(yǎng)分,這時就要根據(jù)水稻的長勢來追肥,以追施氮肥為主,因為這時水稻是營養(yǎng)生長,需要長個頭,
就像剛剛生下來的嬰兒需要母乳喂養(yǎng),等長到一個階段開始需要喂主食來滿足生長的需要,這是一個道理。這時使用尿素以5-10千克/畝為宜,這是第一次追肥。第二個時期:在水稻分蘗末期,就是營養(yǎng)生長開始轉化為生殖生長階段,一般在水稻移栽后一個月或者是水稻散播后55-60天左右,這時水稻已經(jīng)分蘗完成,我們需要放水烤田,目的一是促進根系生長控制無效分蘗增強其抗倒性。
二是改善田間環(huán)境,使田間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這時根據(jù)水稻長勢每畝可施5-7.5公里復合肥(可選用15-15-15復合肥),此時水稻花芽開始分化,也就是水稻開始懷孕,施用復合肥能夠促進稻穗的增大,為后期的高產打好基礎。第三個時期就是水稻灌漿以后,這個時候需要使用磷酸二氫鉀每畝60-80克進行葉面噴霧。
因為這時水稻趨于老化,根部吸收能力變弱,所以要葉面噴施提高其利用率,這時候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的目的一是使水稻籽粒飽滿,二是防止水稻早衰,后期達到活桿成熟,同時也增強其抗倒伏能力。為高產提供有力保障,所以一季水稻散播下田后要根據(jù)生長的不同時期和長勢來施用不同的肥料,才能獲得高產,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