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江西 > 南昌市 > 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山人要門票嗎現在 好玩嗎 坐哪路公交車可以過去 在線

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山人要門票嗎現在 好玩嗎 坐哪路公交車可以過去 在線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06 10:09:39 編輯:南昌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南昌八大山人要門票嗎現在 好玩嗎 坐哪路公交車可以過去 在線

要證件領門票,不要錢,212路在那有站
應該不用吧。

南昌八大山人要門票嗎現在 好玩嗎 坐哪路公交車可以過去 在線

2,南昌的八大山人是指哪幾人

指的是朱耷。朱耷(1626~1705),譜名朱統筌,明朝寧王朱權的后代,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寧王朱權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嘗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

南昌的八大山人是指哪幾人

3,南昌八大山人具體地址在哪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岱山路。自駕車指南:迎賓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譜路。旅游專線車、公交車 旅游2線直到,或坐203內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和八大山人廣場兩個地方,不過兩者之間隔著一條公路。

南昌八大山人具體地址在哪

4,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門票多少 好不好玩呀

不要錢,帶上身份證就可以領票了,好不好玩談不上,名人古跡吧,風景還不錯,可以多拍拍照片
很不錯,其中有一些需要門票,幾十塊錢而已,不收門票的地方景色也不錯
門票: 八大山人紀念館門票:10元。(現役軍人、有優待證的老人免費)。
八大山人主要是人文旅游,看畫,品畫,了解其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他的畫能讓人流連忘返。

5,八大山人的代表作是什么

桃實千秋圖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為書法、山水、花鳥三大類,存世大約有兩千多件。一個書畫家一輩子能有如此多數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氣整、情趣無限,令人感佩不已。八大山人,名朱耷,譜名統*(*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大高僧”之一。明滅亡后,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后又入青云譜為道。

6,南昌市的八大山人在哪里哦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岱山路。自駕車指南:迎賓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譜路。旅游專線車、公交車 旅游2線直到,或坐203內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和八大山人廣場兩個地方,不過兩者之間隔著一條公路。
在青云譜區,迎賓大道邊上。可以做203,20路到干休所下
迎賓大道。坐212
豐和立交可以坐204路到終點站下,再去馬路對面,204路起點站后面100多米的地方,坐212路到八大山人廣場站下

7,八大山人原名是什么那個朝代

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由桵,明末清初畫家。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8,怎么去南昌市八大山人紀念館啊

豐和立交可以坐204路到終點站下,再去馬路對面,204路起點站后面100多米的地方,坐212路到八大山人廣場站下
先座公交去老福山.乘坐203 202 230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岱山路。自駕車指南:迎賓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譜路。旅游專線車、公交車 旅游2線直到,或坐203內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和八大山人廣場兩個地方,不過兩者之間隔著一條公路。
那邊我不是很熟悉先 ,我只記得.乘坐203 202 230 應該可以到,

9,南昌八大山人具體地址在哪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 回答 南昌市八大山人紀念館 該館為紀念明代畫家朱耷(號八大山人)而建,為中國第一家古代畫家紀念館,位于南昌南郊梅湖定山橋畔原青云譜道院內。 可以在老福山坐201路到八大山人你可以在岱山路口站下(坐14站),往前走到定山路(路口有個大牌坊,上面寫著墨香街)進去一直走(800米左右)就可以到八大山人紀念館了,你也可以在老福山坐88路到熊坊站下(坐11站),往回走5米到青云譜路進去,一直走穿過立交橋,上來就是八大山人廣場(750米左右),穿過廣場過馬路就是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大門,這條線路可以完整游覽梅湖景區。 要注意的是八大山人紀念館下午4點停止領票,前天我就是因為在梅湖景區游玩過了時間,4點10分到八大山人紀念館就不能進去了,像我這樣被攔在外面的有不少,怎么說都沒用,只好遺憾的離開。 全部

10,南昌市八大山人墨香街古玩市場 在哪里

八大山人風景區墨香街的“聚財苑”內;自由集市(地攤)后期增設在“室內商鋪市場”旁的街道兩旁(帶雨棚),街道全長近500米。公交線路:乘20路、25路、203路、212路、218路、230路、235路、239路、601路,在定山路口或八大山人景區站下車。
公交線路:225路 → 212長班,全程約16.3公里1、從南昌科技大學步行約50米,到達南昌科大校園站2、乘坐225路,經過11站, 到達老福山站3、步行約160米,到達老福山花園站4、乘坐212長班,經過11站, 到達八大山人廣場站(也可乘坐212短班)5、步行約30米,到達八大山人廣場
在梅湖景區里面

11,八大山人為什么要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其實是一個人,并不是八個人,這個人就是朱耷,朱耷的號叫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統??,后名耷。為明江西弋陽榮莊王朱奠壏九世孫。朱耷通常將“八大山人”幾個字連在一起寫,“八大”連起來就像是“哭”字,“山人”連起來就像“笑”,這樣的哭笑不得,他一個皇室子弟一下子過這樣的生活,對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對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擴展資料: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當時詩人葉丹曾作《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里的生活情況,“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八大長于水墨寫意,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并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以及《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并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朱耷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八大山人

12,八大山人故居有什么傳說

八大山人故居在青云譜岱山東南,傳說2500年前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就在這里“煉丹”,漢朝時是梅山祠,晉為太極觀,唐為太乙觀,宋為天寧觀,到清初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在此隱居,才改建道院,名為青云譜,此后300年又多次興毀,現有屋宇大半是清末重建,但與當時八大山人手編的《青云譜志》中的道院木刻全圖對照,可以看出整個結構和外形仍然大致相同。八大山人即朱耷,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很高的地位,1957年青云譜廟宇改建成八大山人紀念館,將八大山人之墓也遷到這里,以供后人瞻仰這位偉大的畫家。
八大山人的傳世畫作全世界也只有500余副,在他的隱居地南昌也只有區區50副而已,而且這50副還有些是存疑的,浙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3,八大山人真名為

八大山人 朱耷(1626—1705),族名統,有雪個、個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別號。 “八大”二字,據人解釋有“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的意思。他的晚年書畫均署八大山人四字。這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者也”。據《個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為世襲貴族。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畫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朱權封寧王于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屬弋陽王支,襲封輔國中尉。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明亡以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后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潛回南昌,創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并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愿望。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譜,并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后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并常賣畫度日。后來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他是孤寂貧寒地在這個環堵蕭然的草堂中度過了他的晚年。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由于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把滿腔悲憤發泄于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他的作品,表現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灸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態。有一幅山水冊頁題云:“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他稱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鵲石圖軸》(現藏畫家八大山人紀念館),畫中描繪著兩只喜鵲立于大石之上,究其畫意,具有鵲巢鳩占,翔集浣磐的含義。《詩.召南.鵲巢》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傳云:“尸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諷刺清貴不善自謀而強占別人地主。并著意表現雙鵲集棲于磐石之上,這不是尸鳩可以占據和動搖得了的。他常畫的蓮荷松石、梅蘭竹菊、蘆雁鳧鶴、魚鴨鷹鹿等等,大都象征他性格的倔強與高風亮節。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而一般農民、貧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這種不屈于權勢的精神,歷來為人們贊賞與稱頌。 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繪畫為中心,對于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

14,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的總結

八大山人紀念館是一紀念性博物館,集收藏、陳列、研究、宣傳為一體,藏品豐富。  原殿堂辟為展廳,有系統地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經常展示當今畫壇高手佳作。館內現設有書畫展廳十座,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柘木立鷹圖”、“壽鹿圖”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貓”、“雞”等。同時,掩映在楊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畫家書畫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藝術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書畫精品,新開放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攝影展也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向觀眾提供了尋覓仙蹤賢跡的啟迪。 園林中,森森翠竹掩映著以石刻方式展現的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以八大山人名義制作的字畫復制品、陶瓷、毛筆、石硯、明信片、紀念卡和出版的專輯將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回憶。
坐224路 洪城汽配城 - 泰豪小蘭工業園 - 昌南汽車站 - 信息學院 - 電力技校 - 綠地山莊 - 印鈔廠 - 岱山路口 - 南昌九中 - 八大山人紀念館 - 化工石油機械廠 - 熊坊 - 南蓮路口 - 包家花園 - 何家坊 - 市第五醫院 - 新溪橋 - 徐家坊 - 建設路口 - 水果批發市場 - 通用機械廠 - 建設路西口 - 星加坡花園 - 洪城客運站 - 市場中路 - 洪城大市場 - 洪城路口 - 桃花中路 - 桃花北路口 - 朝陽水廠 - 卷煙廠宿舍

15,八大山人的資料急需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后裔。寧王改封南昌后,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P95),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八大山人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發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滿洲貴州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八大山人那時十九歲,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仿佛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順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發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證,八大山人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曾帶著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八大山人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輒酒醉。醉時,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沽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八大山人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并更名為“青云圃”。“青云”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昌純陽駕青云來降”的意思。并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云”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云譜”。  青云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辟道場,始創“凈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凈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來訪求先賢遺跡,很賞識這里的山川風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并改名為“青云圃”。從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開山祖師。后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從山人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于南昌城與青云譜之間,青云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后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乃兄相近,而且還要粗獷豪放。他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隱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僧友澹雪為北竺寺方丈,與八大山人交誼很深。澹雪亦善書法,性格倔強,后來因觸怒了新建縣令方峨,說他“狂大無狀”、被抓進監獄,死在獄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毀。這段時間,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訪友作畫,畫作頗多,這是八大山人創作旺盛時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歌草堂”。當時詩人葉舟曾作《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里的生活情況,詩文如下:  “一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專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山人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說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郊窯灣了英家山,但解放后遷墓時,僅見一些朽木鐵釘,未見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牛石慧墓在青云譜南將軍嶺,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遷葬于青云譜內吐珠山。另據《新建縣志》《西山志》載:八大山人墓在縣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嶺一帶。墓葬確在何處,已難查考了。  八大山人為清初“四大畫僧”(朱耷、石濤、石()、漸江)之一,以大筆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他的繪畫能取法自然,又獨創新意;師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他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鳥、木竹、山水來抒發對滿洲貴族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慨,表現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畫的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或是殘山剩水、老樹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獸類,振翅即飛的孤鳥;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殘荷,而其中又有活潑的游魚、生動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達到了筆簡形具,形神兼備的境界,充分運用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特有傳統手法。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據說八大山人曾有題畫詩數卷,秘藏篋中,不令人見。但從留傳下來的題畫詩來看,多半用隱晦的手法,蘊藏著對故國的懷念,對滿洲貴族及其奴才的譏諷。如他的《孔雀圖》題詩寫道:  “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這幅畫的上半部為石壁,石壁底部有低垂的幾片竹葉和兩朵將要凋零的牡丹花;下半部是一塊上大下尖顯得很不穩定的光滑大石,石上蹲著兩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著三根殘破羽毛。這是以孔雀來譏諷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榮的丑態,他們戴著有三眼花翎的烏紗帽,好比一班長著三只耳朵的奴才。他們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但是這對孔雀卻蹲在一塊光滑而不穩的石頭上,好比清朝政權有隨時垮臺的可能。八大山人用這些寓意深刻的畫和隱晦的詩,配合默契,極盡諷刺之能事。他的花鳥畫,實際就是政治諷刺畫,畫中有詩,畫外有意,章法奇特,這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和欣賞的地方。  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和篆刻圖章,也有他獨特的風格。他努力吸收了歷代書法家的優秀傳統,創造了一種以禿筆書寫的秀健挺拔、瀟灑豪邁的藝術風格。他也是我國書法大師。他的篆刻圖章,形體古樸,刻劃勁拔,含意幽奧,別具一格。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對我國畫壇影響很大,三百多年來,著名的大筆寫意派畫家,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如清代乾隆年間的“揚州八怪”,清末的吳昌碩,近代的齊白石等。八大山人不愧為我國古代畫家中的巨匠,是元明以來寫意派畫家中的大師。
文章TAG: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八大山人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蒙自县| 蛟河市| 华亭县| 东乌珠穆沁旗| 锦州市| 辰溪县| 邓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三门县| 图们市| 葵青区| 北碚区| 体育| 赤壁市| 辛集市| 厦门市| 昌江| 繁昌县| 平远县| 武威市| 禄劝| 保定市| 富锦市| 苏尼特右旗| 高平市| 霍州市| 海城市| 榆社县| 盘锦市| 深水埗区| 黄龙县| 德庆县| 福州市| 抚松县| 平武县| 沂水县| 微博| 枝江市| 桃园市|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