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的存在還是有其一定的普遍性得。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在月子期間,常常出現在產后媽咪們身上的健康“刺客”,讓我們來一次月子病大搜羅吧,將月子病一網打盡,月子病,究竟是善意的忠告,還是詛咒呢,每天有規律地適當運動,恢復身體的活力,腰膝酸痛腰痛可以算得上是“月子病”之首。
1、月子病多久會顯現出來?月子病有哪些癥狀?
當你生完孩子后,99%的婆婆都會這樣不斷地叮囑:“坐月子不能洗澡,否則以后會全身酸痛產后不能刷牙,否則會牙齒松動坐月子時不能梳頭或洗頭,否則會頭疼月子期間要衣服捂嚴實,不然以后關節都會疼月子里不能下地,否則腳跟疼坐月子期間不能吃鹽不能看電視或看書”而且經常會有老人們說:你這月子病啊,除非是再生一個孩子再坐一次月子,否則是治不好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月子病”就像一把懸在孕媽咪和新媽咪頭上的劍,總是讓人心頭惴惴不安,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真的落下個病根糾纏一生,還有那些口口相傳的坐月子規矩,到底有沒有道理?月子病,究竟是善意的忠告,還是詛咒呢?事實上,正規的醫學教材和研究文獻里,是找不到所謂“月子病”的說法的。
傳統所說的“月子病”,更像是很多癥狀的總稱,算不上是一種病,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在月子期間,常常出現在產后媽咪們身上的健康“刺客”,讓我們來一次月子病大搜羅吧,將月子病一網打盡。常見“月子病”大搜羅頭疼血虛:產后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腦髓空虛,血不養腦,而致頭疼,血瘀:產后惡露不下,瘀血上沖,腦絡受阻,血行不暢而致頭疼。
寒邪:產后沒有好好休息,受了風寒,導致頭疼,補救方案:①健康飲食,補足氣血。坐月子期間新媽咪一定要好好休息,每日按照科學的方法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②注意保暖,適當運動。產后身體受寒,容易造成氣血瘀阻,因此要注意身體的溫暖特別是腳部,每天有規律地適當運動,恢復身體的活力。③放松神經,愉悅身心,剛剛生好寶寶,對寶寶的一切都容易緊張,這樣很容易引起新媽咪頭疼,因此新媽咪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保持開朗愉快的。
腰膝酸痛腰痛可以算得上是“月子病”之首,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咪,骨盆韌帶在一段時間內尚處于松弛狀態中,腹部肌肉也變得軟弱無力,子宮未能很快完全復位,如果不注意,猛然彎腰拾撿東西,或者因為便秘而蹲廁時間過長,便會牽引、拉傷韌帶;同時,因久蹲、久坐,抱寶貝等也會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暢,使肌肉受壓、勞損引起酸痛。
補救方案:①減輕腰部負擔多準備一些柔軟的靠墊,坐著哺乳時,墊在后腰位置;產后一定要穿寬松舒適的平底鞋,3個月內禁穿高跟鞋,②避免經常彎腰拿取寶寶用品或為寶寶換尿布時,最好在不彎腰的情況下操作,可準備一個操作臺,避免過多彎腰。③注意鈣質攝入飲食上多吃牛奶、米糠、麩皮、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C、D和B族維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飲食中的比例,避免骨質疏松而引起腰痛,
④加強運動從產后2周開始,可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做加強腰肌和腹肌的運動,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手肘、手腕、腳底痛產后媽咪如果長時間抱寶寶,或是做家務,使肌肉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出現損傷;同時產后虛弱,風邪趁虛而入,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經損傷,出現“伸腕肌腱炎”和“腕管綜合癥”,從而引起手臂、手腕疼痛,
產后下床少,腳底脂肪層變薄、退化、彈性下降,對行走時震動的承受力差,容易導致足跟脂肪墊出現水腫、充血等炎癥,引起疼痛。補救方案:①注意保暖注意手、足部保暖,避免涼水刺激,引發神經炎,②多休息無論使用吸奶器還是換尿布,要注意停下來歇歇。當肘部、腕部出現酸脹癥狀,立即停下休息,剛生完寶寶,下地走路時間不要太長。
③適當鍛煉腕部出現酸脹感時,左、右轉圈,鍛煉腕部靈活性;腳底板則可以用指壓法,直到發熱,但不要太用力,④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吃魚類,以補充鈣質。⑤局部熱敷出現酸脹感覺時,可以用毛巾熱敷,必要時去醫院進行射燈理療或扎針灸,盆腔靜脈曲張有的新媽咪會出現腹痛、墜脹、惡露量多,白帶增多、尿頻、尿急、腰酸、腰骶部墜痛等癥狀,這有可能是盆腔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