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土地面積大于深圳,惠州更是深圳的6倍,人口和經濟密度遠低于深圳。深莞惠已經作為同城化戰略在發展了,反而把大亞灣并入深圳,只會產生負面和不必要的麻煩,與其如此,不如大力借助粵港澳生態圈去發展,產業轉移將使大亞灣受益,但是大亞灣準備還了嗎,大亞灣的交通主要體現與深圳的接攘上,近年發展得非常好,而在與惠州,汕頭方向的建設也很不錯。
1、大亞灣交通怎么樣?
大亞灣的交通主要體現與深圳的接攘上,近年發展得非常好,而在與惠州,汕頭方向的建設也很不錯。可以說現在是四通八達,原來的主通道石化大道西部與深圳坑梓的錦繡東路相連,而東部盡頭直上廣惠高速,可往廣州或巽寮灣方向。龍海二路接通深圳的丹梓大道,而現在的丹梓大道已擴寬至雙向六車道,兩邊的綠化全部更新,開車從深圳由龍海二路進入大亞灣,道路平直,兩旁樹木蔥蔥,宛然進入一個旅游新區。
龍海一路已于近期開通,由深圳可以從深汕公路轉入龍海一路,直達惠陽和大亞灣中心區,龍海三路接通深圳的主道也在加緊建設中,應在近期全線貫通。這樣,單是接連深圳的就有深汕公路,石化大道,龍海一路,龍海二路,龍海三路五條快速路,另外還有G15沈海高速和S30東部沿海高速,廈深高鐵,還有在規劃中連接坪山的地鐵,
2、大亞灣會擴容到深圳嗎?
2020年大亞灣已經走過了27年歲月。從曾經的小漁村快速發展成為今天的灣區引擎,城市的變化是日新月異,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落地和深圳東進戰略的進一步實施,讓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大亞灣.相信大亞灣未來的發展必定欣欣向榮。深圳東進及深莞惠同城化發展戰略落實需要時間,“東進戰略”的利好是無疑的,但是真正的帶動作用還要取決于政府的投入,會有多少項目落地完成是至關重要的。
只有將相關的配套建設起來了,才可以提升區域的吸引力,帶動企業和人口的進駐,其次,從時間上來講,交通是該戰略中的重點,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連接東部和中心區的軌道交通,非常重要,但是建設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東進戰略”促進了深莞惠經濟圈(3 2)全方位合作和一體化發展,更有力地發揮深圳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為深圳以及粵東粵北未來打開富有想象力的發展空間,
其實質已經畫好一個圈,讓粵港澳大灣區9 2城市乃至深莞惠同城化協調發展,既然已經確定這樣一個大方向,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大亞灣被并入深圳幾乎可能性為0,因為已經失去了大亞灣并入深圳的的概念上的意義。深莞惠已經作為同城化戰略在發展了,反而把大亞灣并入深圳,只會產生負面和不必要的麻煩,與其如此,不如大力借助粵港澳生態圈去發展,
并入深圳沒有可能性。首先行政區劃需要中央政府決定,需要研究多年,難度很大,目前時機尚不成熟,行政區劃并入意義不大。其二:深圳相連的物理空間會使產業梯度轉移,產業發展空間已經超越了行政區劃。產業轉移將使大亞灣受益,但是大亞灣準備還了嗎?從產業來看:深、惠兩城的產業互補整體綜合來看,深圳和惠州之間的產業是錯位發展,未來或將達到協同共進發展,比如云計算、電子信息或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等,
深、惠兩城的產業也形成互補其三:土地、房地產價格、勞動力、人才等要素,大亞灣有絕對優勢。自身軟環境和硬環境的打造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大亞灣片區有一個讓人詬病的標簽:缺乏人氣。缺乏人氣不因為別的,只因為缺乏承接人口的產業和配套,人才愿意往哪走?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必備的因素。因此只有通過引進并培育產業發展,建設更好的配套,才能吸引人口流入,
比如:松山湖新區的發展歷程,松山湖新區通過打造產業基地和招商引資,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引進華為機器、華為終端總部、中集集團等科技企業。目前園區擁有上市、掛牌企業20家,上市后備企業14家,這些企業在松山湖新區乃至東莞在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路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隨著深圳都市圈規劃的編制、大灣區城際鐵路的推進,深惠同城的時代逐漸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