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豐縣沛縣一帶,從北方南遷,也應該在那個年代。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鳳陽縣(元朝叫濠州),祖籍江蘇沛縣城南朱莊,始祖朱期昌1148年北宋南渡遷江寧府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至第七世朱初一(朱元璋祖父)遷江蘇盱眙第八世朱世珍(朱元璋父親)遷安徽鐘離(今鳳陽縣大廟鎮)。
1、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鳳陽縣(元朝叫濠州),祖籍江蘇沛縣城南朱莊,始祖朱期昌1148年北宋南渡遷江寧府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至第七世朱初一(朱元璋祖父)遷江蘇盱眙第八世朱世珍(朱元璋父親)遷安徽鐘離(今鳳陽縣大廟鎮)。朱元璋小名“重八”,至朱元璋確是第九代了(如常遇春父常六六,祖父常重五,曾祖父常四三,高祖父常三一,
安徽懷遠常氏1157年北宋南渡自南陽鎮《山東微山湖北南陽湖中一島嶼,應屬滕縣?!愤w懷,至常遇春是第七世,)。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豐縣沛縣一帶,從北方南遷,也應該在那個年代,鳳陽明皇陵所以說,宋室南渡確實是一次人口大遷徙!朱元璋釆取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云集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一批淮西猛將,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朱升等一干文臣,確定“先滅陳友諒,后滅張士誠”的戰略方針,掃清江南群雄后,于1367年10月,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余人北伐中原,席卷大都(北京),直搗元上都開平,于1368年在應天府(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
2、明朝分封藩王多封在河南、湖廣嗎?為什么?
導語;在明朝的河南,由于地處中原地區腹地,在萬歷年間,就有潞王、福王、周王、趙王、唐王、伊王、鄭王、崇王、徽王9位明朝的宗室藩王于此開府建藩,而有明一朝,自洪武中期到天啟七年,就藩湖廣地區的明代藩王就有19人之多.那么,“明朝分封藩王多封在河南、湖廣嗎?為什么?”一,明代的藩王為什么就藩河南的人數這么多在中國古代的河南之地,正是處在華夏文明的中心位置上。
我國古代有8大古都,地處在河南的就有4個,其中洛陽被稱之為13朝古都,而華夏民族一直是以農耕文明為主體,河南一帶地處平原,自然條件上就屬于農耕的寶地,中華文明正是在這里繁衍生息,發展壯大。伊水、洛水在這里交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正是從洛陽、鄭州、開封一帶流過,一直以來,河南以其自身優越的條件,成為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天下糧倉,據有河南者,可以得天下,
于是,河南成了明朝藩王蟠據的集中之地。在有明一朝,其藩王共計有34系,這其中有12系的藩王就藩在河南一地,這里面有名的“大藩”就有開封的周王,南陽的唐王,洛陽的福王,衛輝的潞王,安陽的趙王,沁陽的鄭王、汝南的崇王、禹州的徽王,二,明代的藩王為什么就藩湖廣的人更多?毋庸置疑,湖廣地區是明代藩王分布最多的地區,史稱這種現象為“宗藩棋布”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他有感于宋朝因為沒有外援,以至于失落江山,所以,他決意分封建藩,以達到“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的作用。
這就客觀上形成了從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開始,一直延至天啟七年,就藩到湖廣之地的藩王有19人之多,成為明朝藩王所居最多的地區,那么,為什么湖廣地區會聚集這樣眾多的明代藩王呢?這有兩個主要因尿素;第一,湖廣地區所處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在《地圖綜要》一書當中,古人對于湖廣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是這樣的概括;“中國之地,四通五達,莫楚若也,
”而在另一部《圖書編湖廣圖敘》當中,作者認為;“湖廣古荊州地,襄、鄧抗其頭顱,蘄、黃引其肘腋,江陵制其腰腹,伸膝向南,亦足以雄”正是由于湖廣地區具有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西南地區隱屏京師的最佳寶地。第二,湖廣地區豐厚的經濟實力明朝這一時期的湖廣地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當時民諺有曰;“湖廣熟,天下足”,這一時期的湖廣地區,天時地利人和,大量的外省移民涌入,農業經濟發展迅速,已經被分封到其他省份的藩王,紛紛上奏,請求改封到湖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