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新城建起來之后,國人提起長江經濟帶,第一反應就是想到的武漢。從城市競爭的戰略高度看武漢長江新城,不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江新城不是武漢的未來,長江新城位于諶家磯,武湖,隔江與青山相對,作為一個湖北人,也是一個在長江新城買了房的人,來談談對武漢和長江新城發展的看法。
1、武漢長江新城是什么定位?
這關于長江新城的定位問題除了武漢市政府規劃部門說得清楚并有權威性以外,其他的回答我覺得都只是各抒己見。如果你對此有規劃方面的高見,盡管暢所欲言,說得在理,官方興許還會采納,但如果你是大量搬運官方的數據和資料,真還沒啥意思。所以官方數據這里就不說了,十天前,親自去長江新城的規劃核心地區諶家嘰~武湖探訪,并作了航拍,在我的頭條號上發表了文章,都是親眼所見。
以前覺得這個區域離武漢老城區太遠,走過之后,感覺實際上并不是“遙不可及”,地鐵陽邏線開通后,貫穿整個長江新城腹地,從后湖大道站到武湖不過四十分鐘左右,非常方便,從版圖上來看,長江新城實際上與青山區的武鋼、石化公司隔江相望,江中間是天興洲。通過天興洲長江大橋,青山區和長江新城迅速互通直達,長江新城的上下游兩個端點,是二七長江大橋和陽邏長江大橋,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如果說長江南岸的青山區已發展了幾十年,而未開發的處女地江北地區的確沒有不開發之理,我覺得,長江新城長遠規劃、慎重決策、穩步實施是必要的,還要兼顧好與老城區協調發展的關系。比如,長江主軸的北岸(左岸),長江新城上可以銜接漢口濱江商務區,下可以與武漢新港相連,所以定位的要點之一是通航、商務,這也符合總體規劃的定位,是作為國際化都市不可或缺的,
至于其他產業,生態布局等也應根據武漢市的長遠發展來制定。長江新城屬于長遠規劃,很多細節也都在不斷調整改進之中,還是拭目以待吧。下面是我實地航拍的部分圖片,地鐵陽邏線線路,長江新城起步諶家嘰(最新報道說諶家嘰的區域權屬范圍有變大),止于武湖。諶家嘰下游方向至武湖全景,地鐵陽邏線的列車。武湖沿江上游地區,
2、長江新城是武漢的未來嗎?
不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江新城不是武漢的未來,長江新城位于諶家磯,武湖,隔江與青山相對。首先,地形,地理條件決定建設成本偏大,灄水河,長江,江北鐵路,三環,四環,外環,武麻,武英,把整個地塊切得只零破碎,其次,行政區劃決定規劃協調難度大,長江新城跨江岸,黃陂和新洲三個區,江岸重點在二七,黃陂在盤龍城,新洲到想靠近,難以處理。
3、武漢確定長江新城具體位置,你怎么看?
從城市競爭的戰略高度看武漢長江新城:將長江打造為武漢專屬名片將是保證武漢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為什么中國的城市都喜歡造新城,截止目前已有19個國家級新區,還有無數的新城、新區在建設或者規劃中,所謂的新區,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城市固有區域之外,另辟新地,全新規劃,全新建設,高標準的造城運動。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發展,老城區已經不能滿足城市擴張的需要,必須向外擴張,
另一方面,一張白紙的新區更容易實現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病,提升城市形象。所以,建新城,是每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武漢作為全國十大城市之一,自然有自己的高規格新區。中國大城市的新區往往喜歡以山河湖海等自然地理來命名,更能體現城市的地理位置,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浦東新區,長沙的湘江新區、南昌的贛江新區。
等等,選擇大江大河作為新區的名字,更能體現新區的高定位,對于長江這條中國最大的一條自然河流,被稱為長江黃金經濟帶的重要大河。沿岸大城無數,即便和武漢齊名的也有上海、重慶、南京,但長江新區之名,卻有意無意的留給了武漢,借助長江新區,坐實武漢的長江名片,對武漢具有這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長江經濟帶上,龍頭是上海、南京,龍尾是成渝,龍身自然就是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