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的考生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參加高考,名校的名額,競爭力度將會達到最大。河南考生報考省外還是省內高校,具體還得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和家庭經濟條件以及考生個人意愿情況來定,沒有特定的標準,每年很多河南考生都覺得河南高考應該是全國最難的,他們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河南高考人數全國最多,而且沒有之一。
1、河南考生突破一百萬大關,每年高考人數第一的河南考生的方向和未來在哪里?
河南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固然參加高考的絕對人數也會是全國第一。前幾年河南人一直議論河南高考生相較全國考大學中不公平,直轄市、教育較薄弱省的考生錄取比例大、錄取分低,而河南省因考生相對較多,錄取分數相對較高而被人們廣泛議論認為不公平,我以為這種現象屬自從全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把考大學作為農村或城市市民“跳農門”唯一出路,農家孩子躋身上層社會唯一跳板,而形成的千人萬馬躋獨木橋現象的延續。
然社會在變革,社會分工在變革,國家政策在變改,人們也在把考大學作為人生唯一希望的整體現象在變淡,作為人生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基石,考上大學,得到一張大學文憑是十分必要的。但隨著大學畢業生不再國家統一分配,進國家政府企事業單位必須另統一招考的實施,這樣用人更科學更嚴格,分工更細化,也淡化了人們考大學就能當公務員進事業單位的思想,人們對考大學、對上大學畢業后如何擇業更加理性化,
當今是信息知識化時代,為人們自主創業、發揮自身的潛質與聰明才智提供了最大的舞臺、更廣闊的天地。讓很多人明白,這個時代若想生存,若有一個更好的社會地位、更大的人生價值,首先必須通過高考,考取大學,獲得進入社會的入場券,然后才能生存、獲得人生更大的價值出路,所以,參加高考是必須的,考上什么級別的大學無所謂,社會分工多層次,任何地方都有你大有作為的地方。
2、如何看待河南高考近百萬考生,本省就一個211大學?
謝謝邀請,985、211高校的分布主要是歷史問題。如省會從開封搬遷到鄭州,同時,河南地處中原地區,我國傳統的農業大省,在初期高校調整時,財政壓力大,無法承擔過多學生的學費和補貼,對引進高校態度不夠積極。在80年代,重點部屬高校基本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陜西等地區,到90年末提出211工程概念后,初期增列的都是部屬高校,在缺少部屬高校的河南還是在“一省一校”原則下,入選了鄭州大學,
當然,現在的鄭州大學在17年入選雙一流大學B類,已經發展起來。其實在211評選的時候,河南大學的呼聲同樣很高,民國時期的河南大學的地位堪比清華北大。不過經過52院校調整后,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醫學院獨立為河南醫學院(2000年并并入鄭州大學),行政學院獨立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10并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水利系組建武漢水利學院(今武漢大學),財經系組建中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政法大學),植物病蟲害并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并入江西農學院(今江西農業大學),土木系和數學系并入湖南大學,
3、河南今年高考人數突破125萬,河南考生難不難?
從數據上來看確實難,但是也應該把錄取比例公布一下,把錄取比例橫向對比一下,也就是錄取比例各省對比一下,就知道難不難了。從一個考生的角度來說,超過別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身提高分數,如果自身提高1分那么超過的人就許多個,另一個方法是追求別人發揮欠佳,這個從數據越多其越穩定來說,這個就不占優勢了。所以,高考是一個選拔考試,選拔考試的特點就是進名次,因此提高自己的分數就是最踏實的做法,
4、2019年河南考生106萬,大家怎么看?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于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河南省歷年都是全國的高考大省,每年的高考人數都80多萬人左右,2018年高考人數一度增加到98萬多人,也是河南省歷年高考人數最多的一次,幾乎是北京市高考人數的十幾倍多,為什么會突然流出河南省高考人數今年突破100萬人,達到106萬左右呢?(圖片來源)查詢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告,今年并沒有公布河南省參加高考的人數,一般都是在高考結束以后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當年的高考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