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釣浮的話,就用長子線,本來就是抓水層的魚,長子線餌料下降慢,更易讓魚發現,我在江里釣江鳊,子線長度是40以上,如果是釣鰱鳙的話,不但用長子線,還需兩根子線長度相距較大。野釣調平水釣兩目,雙鉤子線多長合適,知道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子線的長度問題。
1、野釣時,你的子線長度是多少?
謝謝邀請!野釣子線多長,這是新手們通常很糾結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臺釣魚線為什么要分主子?子線有哪些特點?一根通線不是很好嗎?臺釣魚線分主子,無外乎幾點,第一個子線相當主線強度柔軟的特點,制作工藝上是對原絲進行氧化處理,這樣,會方便魚進食;第二個臺釣魚線較長,釣魚切線又是避免不了的事,分主子線,子線比主線所能承受的拉力低一點,這樣就算切線,也只切子線,較長的主線不受影響,否側,一根通線,如果在浮漂的上方切掉,那損失就大了,
第三個子線使用兩根,可以加大投餌量,增加誘魚的能力。知道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子線的長度問題,為什么有的時候要長有的時候要短?長短子線各有什么利弊?長子線鉤餌在入水后的下落姿態是鉛墜在下先行,鉤餌在后,鉛墜到位后,再是鉤餌呈擺動式下落,所以,長子線最大的優勢就是餌料下落的擺幅較大,讓魚發現的機率大,誘魚作用就大。
但是子線柔軟,如果不崩緊,傳遞信號方面要差,所以,長子線會有一定的信號損失,釣浮的時候,兩根子線鉤距拉大,可以照顧更大的水層范圍。子線長鉛墜等配件離鉤遠,可以降低魚的警惕,有人提出基于魚線延展性,長子線不易切線,這一點我倒是覺得沒有太大意義。短子線與長子線相反,鉤餌下落擺動幅度小,很快到底,這個特定場合也是優點,比如截食雜魚較多的時候,餌料快速到位,避免讓其搶食;短子線信號損失少,
鉛墜離鉤近,易被大魚警覺。知道了長短子線各自的特點,那么在確定子線的長度上就不會太糾結了,如果是釣大魚守底,那就用長子線,通常用25—35公分,因為這樣餌的擺幅大,誘魚效果好,鉛墜位置較高,不易被大魚發現。如果釣點魚密度較低,也易用長子線,增加誘魚性能,如果是釣浮的話,就用長子線,本來就是抓水層的魚,長子線餌料下降慢,更易讓魚發現,我在江里釣江鳊,子線長度是40以上,如果是釣鰱鳙的話,不但用長子線,還需兩根子線長度相距較大。
2、野釣調平水釣兩目,雙鉤的子線多長合適?
野釣調平水釣兩目,雙鉤子線多長合適?調平水釣兩目,很多釣友錯誤的認為這樣的調釣方式會很遲鈍,包括當年的我也是一樣,有的釣友說這樣調釣鉛墜觸底、子線躺底非常遲鈍,這絕對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樣想的釣友壓根就不清楚鉤餌在水底的真實狀態,只是在猜測。其實這樣的調釣方法的靈敏度是可以調整的,最主要就是鉤子的自重和餌料的比重大部分釣友的調漂方法,都是聽一些比自己釣齡長的釣友傳授的,或者在各個媒體平臺上看視頻文章學習的,只有一小部分釣友選擇拜師學藝,
調平水釣兩目、調四釣二,這兩種調釣方法廣為流傳,但為什么要這樣調呢?這樣調有什么好處呢?好多釣友也不回去想,也不會去研究,就只會照貓畫虎,根本就不理解其中的含義。調平水釣兩目,子線多長合適呢?鉤子輕(小袖鉤),就用短子線(不要超過15厘米)鉤子重,可以用長子線魚口快,短子線魚口慢,長子線小魚,短子線大魚,長子線水溫低,短子線水溫高,長子線為什么要這樣呢?浮漂調平水后,剩余浮力基本為零了,此時浮漂的上牽力很輕微,
當釣到兩目的時候,下鉤100%躺底,如果上鉤的餌料的比重大于魚鉤的自重,那上鉤會是觸底狀態。如果餌料的比重小于魚鉤的重量,雙鉤的鉤距小的時候上鉤是輕觸底狀態,雙鉤的鉤距大于兩目,就會是上鉤懸浮狀態,因為下鉤的重量被水底承擔了,浮漂的剩余浮力變大,假如,浮漂的吃鉛量大、魚鉤自重輕,那么釣兩目的時候,是八字環觸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