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菜按開封廚師界的說法是中國菜的母系菜,也有人說是姥姥級的。更要命的是,豫菜的發源地開封經濟落后,人口也少,靠每年幾個假期來一幫走馬觀花的游客,肯定推動不了本地菜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菜叫套四寶,號稱中原一絕,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因為地處中原的河南自古就是東西南北各地開展交流的場所,四通八達的水旱交通注定了河南跟其他地方的人文交流更多。
1、河南的小菜是什么菜呀?
涼拌荊芥是河南人的最愛,不管是下面條還是燒湯還是涼拌菜都會加入一些荊芥提味。下面介紹涼拌荊芥的做法,主料荊芥:適量輔料蒜:適量醋:適量生抽:適量白糖:適量鹽:適量香油:適量烹飪步驟1:荊芥丟掉老莖留下葉子2:把荊芥葉子在淡鹽水里浸泡五分鐘(清洗的更干凈些)3:撈出淋干水分備用4:大蒜撥皮切成蒜末5:把蒜末和步驟3一起放入容器內,放入適量鹽,白糖,醋,生抽,香油拌6:放入盤子中即食。
2、河南美食這么多,為什么沒有菜叫“豫菜”?
我來告訴你豫菜的十大名菜都有啥,糖醋軟餾鯽魚焙面、煎扒鯖魚頭尾、汴京烤鴨、扒廣肚、蔥燒海參、炸八塊、牡丹燕菜、炸紫酥肉、清湯鮑魚、蔥扒羊肉。這十大名菜里面除了牡丹燕菜出自洛陽之外,其他九道都來源于開封的又一新飯店,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菜叫套四寶,號稱中原一絕。這道菜的特點就是將鵪鶉、鴿子、雞和鴨統統剔去骨頭,然后腿套腿,翅裝翅一起上籠蒸,非常的麻煩,
并且剔骨頭當中要做到皮不能破,灌水不漏,當真是考驗廚師刀功的硬菜。豫菜按開封廚師界的說法是中國菜的母系菜,也有人說是姥姥級的,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因為地處中原的河南自古就是東西南北各地開展交流的場所,四通八達的水旱交通注定了河南跟其他地方的人文交流更多。這中間各地既吸取了豫菜的一些精華,也帶來了各地的特色,再經過無數人的改進,結合本地人的口味和地方特產形成的,
其實各地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借鑒了外地一些好的烹調方法和制作技藝,根據自己所在地的特產和百姓口感,才有了風味口感各異的地方特色。比如說沿海,他們肯定吃海鮮比較多,也就有人投入精力研究海鮮的做法,而地處濕寒的四川,沒有花椒辣椒那就吃的不暢快。出產土豆的寧夏和甘肅,很多菜里面都有土豆的影子,那么到了新疆,西紅柿絕對是離不開的。
不得不說,老祖宗非常聰明,那時候沒有所謂的養生專家,除了五味調和之外,營養搭配不知道先人們是怎么琢磨出來的。比方說青島,我在新疆時候有幾個得了痛風的朋友,聽他們說喝啤酒吃海鮮最容易得痛風,但是青島啤酒之城海鮮之城,也沒見有幾個痛風的。這應該就是一物降一物吧,如果沒有好辦法止住它,絕不會有那么多人為了大快朵頤而愿意和痛風過一輩子的,
另外,通過豫菜的十大名菜我們可以看到,豫菜的原料基本都是本地最常見的家常菜。只是工序比較繁瑣,但卻賣不上價格,以至于現在學豫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反觀粵菜的廚師,但凡有點能耐的,工資水平遠高于粵菜廚師。拿上圖的炸八塊為例,原來是選用當年的雛雞,散養到八月十五才能拿來用,前部剁四塊后部剁四塊,故名炸八塊。
講究的是外焦里嫩,并且因為是小雞,骨頭剛好能立的住架,如果殺早了,肉沒長成,吃不出來筋道。但是晚了骨頭就硬了,嚼不動,不過現在的跟以前不一樣,農村早就沒了土雞,只能用三黃雞的雞腿代替,雅到極致不風流,太講究了,那就不容易走出去,只能自己附近的人天天守著老傳統津津樂道,更要命的是,豫菜的發源地開封經濟落后,人口也少,靠每年幾個假期來一幫走馬觀花的游客,肯定推動不了本地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