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上說宋襄公當霸主沒有真平時具,那么為什么還是春秋霸主之一呢...,其實越王勾踐、秦穆公也無其實,宋襄公獲得了當時道義上的勝利,后來史料皆焚毀,太史公以后來者的眼光“勝利可以不擇手段”批判了他,宋襄公之所以算春秋五霸也是由于中原人對中原國家較為接受而已,而輕蠻夷,那時的戰爭屬于轉折期,周朝時,貴族間的戰爭要講禮,春秋中后期戰爭開始不擇手段。
有啊,李山的春秋五霸系列,戰國七雄系列,孫立群講過《范蠡》,易中天講過《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姜安講過《戰國說客雙雄》,董平講過《名相管仲》,王衛平講過《春秋五國風云錄》還有很多講孔子的,這些都屬于周朝的啊,因為整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至于西周文獻資料太少,沒有講過西周的
2、百家講壇上說宋襄公當霸主沒有真平時具,那么為什么還是春秋霸主之一呢...其實越王勾踐、秦穆公也無其實,宋襄公獲得了當時道義上的勝利,后來史料皆焚毀,太史公以后來者的眼光“勝利可以不擇手段”批判了他,宋襄公之所以算春秋五霸也是由于中原人對中原國家較為接受而已,而輕蠻夷,那時的戰爭屬于轉折期,周朝時,貴族間的戰爭要講禮,春秋中后期戰爭開始不擇手段。而這一時期還發生了闔廬伐楚,王弟夫概要求趁楚軍未成列擊楚,闔廬不許,夫概擅自發兵勝利的事件以及曹劌論戰,齊軍三進軍,魯軍不鼓,齊軍退卻重新進軍的事件,齊軍統帥就是大名鼎鼎的鮑叔牙,只是這兩人沒有像宋襄公那樣好運被人批判而已,我們以后來者的眼光看,宋襄公當然是愚蠢的(當時還好,禮仁是中原貴族傳統,而宋襄公要爭取諸侯貴族君子支持,尊王攘夷),而且以當時抵制楚國霸業的角度來說,推崇宋襄公也是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