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即為:“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梅花三弄》葫蘆絲曲譜,《梅花三弄》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我們又將其稱為《梅花引》或者《玉妃引》,這首曲子是我國歌頌梅花的難得佳作。
《梅花三弄》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我們又將其稱為《梅花引》或者《玉妃引》,這首曲子是我國歌頌梅花的難得佳作。據有關史書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今天我們又將其以葫蘆絲樂器來進行演奏,以此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所以我們稱之為《三弄》
是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于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即為:“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3、《梅花三弄》的創作背景是什么?關于沈約的《梅花三弄》,也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當時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叫王徽之,他久聞桓伊善于吹笛,但一直未見其面,一次,他們在旅行途中偶然相遇。王徽之請求桓伊演奏,于是桓伊即興吹奏一曲《三弄》,從此,這支樂曲廣為傳播,后來又被琴家們所吸收,改編為琴曲《梅花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