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年平均工資換算成月平均工資就是每月8115元。國家統計局5月19日發布了2020年平均工資數據,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增長7.6%,現在還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說明教師的工資水平也是不低的。
1、2020社會平均工資會低嗎?
我覺得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有所放緩。大家好,我是財經評論員思之想之,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會低嗎?眾所周知,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損失比較慘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兩月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的增速都出現大幅下降。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停工停產不能及時復工,復產就沒有營業收入,
有的企業倒閉了,那么員工就會失業。有的企業選擇了降薪,也就是說員工的收入會因此降低有的降低30%,有的降低50%以上,所以受到疫情的影響,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肯定也會受到波及。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速肯定是要有所放緩的,所以相對于沒有疫情的影響的情況下,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受到疫情的影響,肯定是會有所降低。
舉個例子,假如沒有疫情的影響,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可能增長6%,但如果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可能就會增長只有3%左右,而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也會影響一些其他待遇的高低。主要是養老金是與社會平均工資進行掛鉤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是按照退休時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所以如果2020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速低了,那么就會影響2021年后退休的人員的養老金,
2、2020年平均工資出爐!你“被平均”了嗎?
國家統計局5月19日發布了2020年平均工資數據,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增長7.6%。按照年平均工資換算成月平均工資就是每月8115元,這里說的城鎮非私營單位指的是城鎮地區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等法人單位。
國有單位中應當是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就是說城鎮非私營單位基本上是收入比較高的單位。還要注意的是,統計局是這樣解釋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是針對法人單位統計的,不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反映的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個人繳納部分,因此,公布的平均工資比個人實際拿到的工資要高。
如果以西部地區三線城市剛轉正定級的公務員(一級科員)的收入來看一下,再結合平均工資的數據來分析一下,就知道自己的收入處于什么樣的水平了,公務員的一級科員的職務工資為780元,級別工資(25級2檔)為1380元,規范津補貼按1800元計(各地是不一樣的,發達地區的高些),公務交通補貼按600元計,通訊補貼100元,物業補貼120元(這些補貼的名稱及金額各地也有不同),此外,還有十三薪(每年發2160元,平均到每月為180元)。
以上七項加起來,平均每月的收入就有4960元,將近5000元了,現在機關單位除了以上收入外,還發年終績效獎,一般的單位年終績效獎基數可以達到每年2-3萬,多的可以達到每年3-5萬元。一級科員一般能領到的年終績效獎只是基數的水平,如果按每年3萬元(平均每月2500元)計算,則每月收入可增加到7460元,
如果年終績效獎能達到每年3.8萬元(平均每月3167元),其每月平均收入就可以達到8127元。這樣的收入就超過了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每月8115元)了,年終績效獎高一些的話,那就更高了。在機關單位的年終績效獎達到3.8萬元的情況下,一個剛轉正定級的公務員的月平均工資就會超過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了,
如果是發達地區或規范津補貼高一些的地區,年終績效獎不用發3.8萬元那么多就能達到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的月平均工資水平了。如果是職務職級高一些的公務員,其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會高一些,規范津補貼會多一些,年終績效獎系數也會高一些,那么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就會遠高于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了,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剛轉正定級的公務員的月平均收入水平就有可能達到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水平的,職務職級高的就更有可能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