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東經濟的發展,和新舊動能的轉換,新一代山東人的官本位思想已經沒那么嚴重,現在年輕一代山東人,意氣風發,積極創新創業,相信夢想,相信奮斗的力量,并不是那么羨慕做公務員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了。毋庸諱言,社會的等級制度始終存在,職業的優越性,地位的榮耀性,收入的現實性,讓每一個莘莘學子激發了加盟的熱情,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優雅舒適的工作環境,崇高的社會地位,讓無數青年學生發憤圖強。
1、山東人為什么喜歡考公務員?
你這個問題有點奇怪,難道別的省就不喜歡考公務員了?目前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大,而公務員地位較高,身份特殊,工作穩定,收入不菲,這也是千軍萬馬趨之若鶩的根源吧!相比而言,山東人更熱衷于國考,因為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影響至深,好多人也把考公務員作為人生志向,奮斗目標,以此證明自己,出人頭地,鯉魚跳龍門,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毋庸諱言,社會的等級制度始終存在,職業的優越性,地位的榮耀性,收入的現實性,讓每一個莘莘學子激發了加盟的熱情,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優雅舒適的工作環境,崇高的社會地位,讓無數青年學生發憤圖強。
山東是一個人口大省,東西部貧富差距很大,也不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更不是國際商貿金融中心,以農業種植養殖為基礎的產業結構,讓許多畢業的學生難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因此,國考進入體制內成了眾多學子的理想。隨著黨風廉政建設的開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轉變工作作風,爭當人民公仆的兩學一做活動,公務員隊伍的建設也日益走向正規,公務員的風險也隨之增大,
2、山東人為什么這么喜歡考公務員?
莫言說:最上等的職業還是當官。感覺四答這個問題會不會事關“地域黑”?一不小心會得罪山東的朋友們,不過,媒體最近很多人的確認為如此,山東人比較喜歡考公務員。據說,之前多年,國家部委里面一半是山東人(無數據考證哈),一,官本位思維嚴重。山東是孔孟之鄉,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官本位思維嚴重,(在這里絕對無意批判儒家思想的意思),世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呢?則是“學而優則仕”。
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天經地義,在儒家眼里的社會地位排位是:士、農、工、商,做官如終是讀書人的首選。二,基于第一條原因,后面的原因自然而然就產生出來了,在商品經濟的環境下,創新意識淡薄。沿海大省,本來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只看重編制與體制內的工作,其它的工作都是看不上,不體面,不務正業,這樣的環境如何能產生出創新意識?不創新哪有經濟與社會發展?三,經濟結構不合理,
國有企業多為重工業,活力不足。新興行業難有突破,自然吸納不了大學生就業,由于整體創新意識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佳,更勿須奢望像華為、福耀玻璃那樣的成功民企,多種原因的累積下,大學生只有把眼光投入公務員,以求自身發展。其實熱心公考,本來就是全國的普遍現象,為啥要單拎出山東人?看似不合理,實際還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3、為什么很多山東人出來后就不準備回去了?山東多好的地方呀?
作為山東出來的孩子。我是一定要回到家鄉的,因為山東是的好地方。四季分明,春有鮮花,夏有海風,秋有山月,冬有白雪,春夏能有江南纏綿風景,秋冬也有北方曠垠白雪。離開山東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逃不過下面幾點一,山東官僚氣太重。回到家鄉,一幫發小和同學討論的都是標榜自己認識那個高官,能拿到什么項目,從來不討論那個行業存在拼搏的機會。
這是最不好的風氣,相信會慢慢改,只是這兩代人改這種風氣有難度。二,創新型企業存活難度高,習慣跟在國外或者南方企業屁股后面撿漏機會。創新精神不強,三,人口眾多,知名高校少,學生考學壓力巨大。大部分離開山東不回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下一代考慮升學考學避開競爭殘酷的山東,據某些消息稱(本人未去驗證),2019年人口外流40萬。
4、為什么山東人都覺得穩定有編制的工作比個體私營工作更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