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阜陽同屬中原地區阜陽、亳州分別處于商丘的南北兩面,距離洛陽、開封、許昌等中原地區的傳統名城較近,屬于相同文化區,自古就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中原官話出就成了兩地共同使用的方言,區域版圖又曾有歸屬,所以和河南大部分區域的方言也極其相似。他們帥中偷著壞的自信和略微小驕傲的慵懶,讓我覺得鄭州話里透著那么一點北京“塔兒哄”的頑主味道。
1、感覺許昌和邯鄲口音非常接近,可是在中間的安陽口音很難聽懂?為什么?
這也很好解釋!這是歷史的積淀。在民族大流動,大遷移的歷史下,很多北方人因戰爭而南遷,如晉時,宋時,大量北方漢人遷往南方,帶去的人,大部以家族形式傳承,元時天下動亂,漢人又一次南移,到明時,因北方連年戰亂,人口稀少,這才有了明時的北遷,可能是許昌一帶的人大部遷往邯鄲而落戶,方言也隨之帶到邯鄲吧!不過邯鄲是千年古都,老城里的人說話,還是原來的味,周邊就不同了,屬于外遷人口較多,各縣的方言也不相同,這也與當年遷入地方言有關,過去有五里不同俗,三里不同音說法,這就是遷移人口帶來的一種標志,同時可以依某些方言追溯其遷移線路圖,
2、山東濟寧的方言,為什么和河南駐馬店的方言挺像呢?
我是河南駐馬店人,第一次聽到《機器靈,砍菜刀》這首歌,以為是我的本地老鄉創作的,后來查了查,是濟寧的歌手張衛創作的。中間隔了幾百里,而且中間的開封,商丘,周口部分地區和我們說話不大一樣,后來了解到,有個中原官話蔡魯片,蔡魯片分布于山東省濟寧市,河南省駐馬店市、周口市、信陽市,江蘇省沛縣、豐縣等地。駐馬店在春秋時大部分屬于蔡國,而濟寧屬于魯國,蔡和魯分別代表著古代的蔡國和魯國,
3、有人說棗莊、徐州和淮北的說話口音比較類似,為什么?
此地區是傳統意義淮海地區的核心區域,而且都在四省交界處,方言同屬于中原官話,又細分到洛徐片和鄭曹片,更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地區還都有煤礦。方言分布其中沛縣和棗莊淵源更深一些,緊挨著棗莊市區的微山縣城——夏鎮,大約千百年一直屬于沛縣管轄,以前大約三分之二的湖區更加親近于沛縣,后來重新劃分微山湖,夏鎮被劃分濟寧,不過還是離棗莊更近,
另一方面曾經湖區有一個留城明朝時塌陷于微山湖中,城以及附近居民有的去徐州市區,有的去了棗莊薛城、嶧城,所以兩地有時有部分人還以老表相稱。淮北以前屬于宿州市,因為是礦區,后來獨立出來的地級市,而宿州以前又稱為虛xu縣,為了和徐州的徐區分,念第一聲xu,同時也叫南徐州(和鎮江那個南徐州區分開來),足以說明兩地來往密切,不分你我。
宿州所轄的蕭縣、碭山縣建國前千百年一直屬于徐州管轄,建國后才分出去,而徐州和淮北之間只相隔一個蕭縣,兩個主城區的距離比徐州和其他下屬縣距離還要近。傳統徐州老八縣即使是現在,淮北、蕭縣、碭山依然是和徐州來往最密切的幾個城市,因為棗莊人少,而且城區比較分散,和棗莊來往一般,不過很多徐州人去棗莊的臺兒莊古城旅游,
4、河南哪個市的口音最好聽?
作為一東北人,曾經旅居河南幾年從豫南到豫北,從南陽到濮陽我覺得河南話都挺好聽。我在河南就學著說河南話,當然人家覺得我說的南腔北調。這里邊我覺得鄭州話最俏,理由簡單。我在鄭州經常接觸的是本市的一些小哥,都是一些經常游歷于夜店,家境不錯,人品痞中有真的惡臭年輕人,他們帥中偷著壞的自信和略微小驕傲的慵懶,讓我覺得鄭州話里透著那么一點北京“塔兒哄”的頑主味道。
反正我是比較喜歡的,鄭州女孩,有點母牛不生小牛:牛逼壞了的感覺。但是,只要你能征服,立刻變成一小媽一樣啰嗦,喋喋不休的鶯歌燕舞信陽,女孩子就立刻不同,溫柔的不要不要的,當然,信陽話就有了南灣湖水般的多姿多彩。不過,男的說起來,就顯得異樣都感覺,似乎好像聽不懂一樣,我這么評論,算是對光山、潢川、固始、羅山的爺們不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