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癌癥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對于腫瘤專科來講,針對早期癌癥,5年生存率以及5年無病生存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但是對于晚期癌癥來講,5年生存率的意義就沒那么大了,10年生存率對晚期癌癥來講也更是沒什么意義,癌癥的5年生存率一定是高于10年生存率的。
有的癌癥是有可能治愈的。所謂治愈,用老百姓的話就是治好了,當然醫學上的治愈跟老百姓理解的治愈不完全是一回事,醫學上一般不輕易用治愈這個詞,以免誤導大眾,而是用五年或十年生存率來判定癌癥治療后的遠期療效,也就是經過治療后活過五年或十年的概率(但不是說就只能活五年或十年,而是至少活過五年或十年)。至于為什么有的癌癥用五年生存率有的癌癥用十年生存率,這是因為不同的癌癥惡性程度、發展速度、治療和預后各有不同,
比如有的癌癥惡性度低,治療效果非常好,隨隨便便多數病人都能活過五年,只有用十年生存率才能反映出不同病人的遠期療效差異。什么是五年生存率?打個比方,某個癌癥五年生存率是50%,也就是說,這種癌癥經過治療后有一半人(50%)至少能活過五年(再次強調,不是只能活五年),按照老百姓的話也可以理解為治愈率是50%,
肯定有人會立即跳出來說,五年就算是治愈啊?難道就只活五年么?這算哪門子治愈?你看,又誤解了吧,別急,容我慢慢道來。癌癥在進行治療后,如果不復發當然就算治愈了,但復發概率是永遠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關鍵是復發的概率大小,癌癥的復發多數發生在根治性治療后兩至三年內,兩三年后復發就很少了,而五年或十年以后就更少有復發的(記住,“少見”不等于“沒有”),所以如果隨訪超過五年或十年沒有復發,之后復發風險就很小了,醫學上就基本可以認為是治愈了,五年或十年是復發的關鍵坎,跨過這個坎,就基本算是安全了。
不過醫學不是神學,基本安全不等于絕對安全,所謂治愈只是相對的,不是保證以后肯定不復發,不是保證肯定長命百歲,你想一想,五年或十年后,現在沒得病的所謂健康人(包括你我他每個人)也難保將來某一天會不會得癌癥,更何況五年或十年后的所謂復發也許得的是另一種癌癥,不能歸到現在得的這種癌癥身上,以后又得了另一種癌癥,這個不能算復發。
但有的人就非要求個百分百保險,如果一定要鉆牛角尖,那么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是可以真正治好的,任何小病都不能保證治好,因為以后還有再得的可能性。我們不能糾結于低概率事件,早上出門,晚上能不能保證活著回來也不是百分百的,難道你就不出門了?世上哪有絕對之事?所以,要正確理解醫學上所說的治愈,醫學本質上是概率學科,無法保證每個人,無法保證絕對的百分百,否則就成了玄學神學。
2、癌癥手術后,過了5年生存期,是不是就不會再復發?
“怎么做完了手術,醫生卻和我說只能活5年?”上個月因為體檢,陳伯被查出了早期的肺癌,左邊的肺上有個1.5厘米左右的結節,醫生建議手術切除,結果做完胸腔鏡手術以后,醫生對陳伯說,術后5年生存率有90%以上。5年生存率是什么意思?只能活5年嗎?陳伯聽得一頭霧水,難道手術失敗了?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對于5年生存率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好多人都會像陳伯一樣產生誤解,
一、五年生存率就是只能活5年?“五年生存率”即癌癥患者患病后的生存比例,并不是說患者術后只能活5年,而是患者患病5年后的生存比例,一般由特定疾病種類或具有特殊情況的人群中測得到,如可細分為“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常用來評判某種癌癥的嚴重程度及其病情發展的快慢。需要注意的是,五年生存率僅作為患者及其家屬參考的標準,并不代表必然情況,患者決不能因為癌癥的五年生存率高而絕望沮喪、放棄治療,
過了5年生存期還會復發嗎?首先申明“臨床治愈”的概念:通常來說,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后5年內未發生癌癥復發的跡象,則可認定為“臨床治愈”。事實上,臨床治愈并非完全治愈,患者體內仍留有癌細胞,只是暫時還未達到大量增殖、大量轉移的條件,臨床治愈的患者也不必太過擔心,調查顯示,僅10%的患者在臨床治愈后會出現癌癥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