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就是原來襄樊改回去的,沒什么好改的了;十堰的地盤是原先鄖陽地區的,其實叫鄖陽蠻好,感覺懷古的味道很足的,十堰這個名字給人感覺莫名其妙的,就像湖南的張家界原先是叫大庸市的,把厚重的歷史都丟掉了,很可惜的;7、咸寧最早建制時叫過永安的,意思是永遠安寧的意思,其實頗有古意的,荊門跟天、仙、潛一起其實都是從荊州分離出來的,追溯古稱,沒什么意義的;8、武漢古稱江夏、漢陽,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形成了新興的漢口鎮,其實古道衷腸的人還都喜歡漢口這個稱謂的,但現在已然不可能了,武漢之大,也不是一個漢口所能包容下去的了;9、黃石脫胎于大冶,黃石是地級市、大冶是縣級市,黃石是死活不愿意叫大冶市的;孝感本身就是千年古縣,因此地“孝子昌盛”,也叫過“孝昌”的,但因為孝道而感天動地還是要深刻些;10、綜上,最好聽的名字還是荊州,簡直就是湖北的象征了,本來也是湖北的腹地、荊楚文化的發源地的;其次仙桃、潛江改回去叫沔陽、云夢;第三是本來就有的孝感、襄陽,第四是鄂州、咸寧改回去叫鄂城、永安;第五是十堰、黃石改叫鄖陽、大冶,黃岡改叫黃州。
1、湖北宜昌為什么叫宜昌?歷史上如何得名的?
湖北宜昌為什么叫宜昌?歷史上如何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稱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據載,楚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索隱解釋說:“夷陵,陵名,后為縣,屬南郡,”“峽州夷陵縣是也。在荊州西,”夷陵是戰國時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關”之稱。
關于夷陵名字的由來,“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舊志說:“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勢而得名。據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南北朝時,宋、齊皆稱宜都郡、領夷陵、宜都、很出(今長陽)、宜昌四縣。梁名,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為陜州,領夷陵、宜都、長陽、遠安四縣,到了隋代,改陜州為夷陵郡,仍領原四縣。唐代初期仍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復將夷陵郡改為陜州,亦仍原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