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馬路上也會見到大賓、寶馬和保時捷,內地人說這些車主肯定不是廣州人。這個問題要看你怎么看,有些內地人天河雖然是廣州的商業中心,但是對比越秀(含原老東山)、荔灣、海珠等老城區還比較“新”,“新廣州人”也多,所以天河的川菜館、湘菜館遍地都是。
1、為什么廣州人那么低調?
這個問題要看你怎么看,有些內地人說:廣州人窮!你看看夏天在廣州的大街上,凡穿短褲拖鞋的一定是廣州的當地人,如果是有錢人誰不想穿西裝打領帶?再來看一看廣州人開的什么車,全部都是那些低價的日系車。廣州的馬路上也會見到大賓、寶馬和保時捷,內地人說這些車主肯定不是廣州人!這些人說他們老家,(江蘇和浙江)滿大街都是賓馳和寶馬,因為他們是最富有的地區,
2、廣州那么發達,為什么不是直轄市呢?
成為直轄市要具備以下3個條件一是區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轄市應該是大的區域內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夠發展空間。應與原有直轄市有一定距離,否則浪費資源,增加內耗,抵消和減弱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廣州完全合乎條件。二是人口不宜少于200萬人,否則難以形成區域政治中心的地位,這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廣州人口稠密,繁華熱鬧的景象數不勝數,當然也就合乎條件了。
三是應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這也是保障中央財政調控能力的要求,廣州的經濟實力排全國第3位,這一點比重慶更為優越。但是廣州并沒有成為直轄市,其實是涉及到廣州是廣東的省會的問題,廣州為省會城市,如果將其升格則涉及省會搬遷,難度之大,花費之巨不可小覷。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指出,珠三角地區設直轄市要慎之又慎,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比長三角城市群好協調,主要得益於大廣東體制,
3、為什么廣州和其他廣東人都不太喜歡吃川菜?
廣州乃至珠三角以及廣東沿海一線天氣炎熱、潮濕,是不太適合吃辣椒、花椒的。偶爾吃一次川菜,可以刺激一下味蕾,喚醒因為濕氣重而引起的食欲不振;川菜吃的時候感覺不錯,隔天相當部分人的身體就會有反應:痘痘、咽喉腫、腹中隱隱作痛、痔瘡復發、大便不暢等等,四川盆地日照少、濕氣重、飲用水照廣東人的說法是“寒”。四川人靠著辣椒、花椒、生姜祛濕,但是在廣東,這種祛濕的法子明顯不實用,
雖然廣東的濕氣也很大,不過廣東人會用赤小豆、粉葛、薏米、芡實等材料煲湯,祛濕效果很好,也不會對身體帶來太大的刺激,更適合廣東炎熱的天氣。雖然川菜在廣州比較火爆,像什么香天下、大龍燚、德莊、九宮格、繆氏、朝天門、成都六婆串串等等,還有廣州人開的、更適合廣東人口味的川菜館,比如祿鼎記什么的,每到飯點,門庭若市,大有與本土粵菜分庭抗禮之勢,
其實不然,廣州是國內一線城市,常住人口1400多萬,戶籍人口870多萬。與上海相比較,上海外來人多數是蘇、浙、皖等省份,口味偏甜,喜歡濃油赤醬;而廣州則是湘、鄂、川、黔、桂等地,能吃辣,所以廣州川菜館遍地,吃的人也很多,不過在廣州吃川菜有這么兩個特征:一是年輕人多,上了四五十的大叔大媽你幾乎聽不到有講粵語的。
年輕人有闖勁,吃熱辣辣的川菜特別是圍著熱氣騰騰的牛油火鍋邊吃邊喝凍啤酒、汽水,比在粵菜館吃白切雞、清蒸魚更有勁也更解饞;二是廣州的川菜館分布也是有講究的,天河雖然是廣州的商業中心,但是對比越秀(含原老東山)、荔灣、海珠等老城區還比較“新”,“新廣州人”也多,所以天河的川菜館、湘菜館遍地都是。聲明這里沒有歧視誰的意思,就像越秀區廣鐵集團、部隊機關那塊區域,湖南人多,什么佬湘樓、洞庭土菜館就多,這就是市場需要決定的,
4、清朝有廣東十三行等對外貿易口岸,為啥清朝人會那么落后無知呢?
開放程度太低,導致清朝人落后無知,應該全面開放,學習洋人的知識與先進技術,提高生產力,搶占國際市場。廣東十三行把前來貿易的洋人圈禁在被稱為商館的固定區域內活動,里面設有辦公室、倉庫、宿舍乃至妓院,洋商們無法隨意外出,早期來大清的西洋人還被禁止學習中文,不得購買任何中文書籍,更不可能私自與官府溝通。若是有非常必要的文件傳遞,也要通過十三行的買辦們轉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