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序梯度法選報志愿,風險較大,即A志愿不被錄取,其他志愿被錄取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你填報志愿是按照梯度志愿錄取分為以下結果,平序即無梯度法選報志愿,適用于非理想學校不上,錄取不了就等待下批錄取的考生,即A、B志愿學校優于C志愿學校,具有明顯梯度。
1、報志愿怎么拉開梯度?
有些同學問我,如今是平行志愿,不分一二三,每個學校都是第一志愿吧?我不敢茍同,如今都成第一了?每個志愿之間不用拉開梯度了?不是的,第一還是第一,往下無論幾個志愿仍要拉開梯度。前幾年,高校錄取是志愿為王,完全按照志愿先后投檔,于是,出現一個問題,低分志愿在先,錄取了,高分志愿在后,可能高校已經錄滿不讓上車了,
造成高分落檔的現象。如今一改過去志愿優先為分數優先,無論報幾個志愿,若高校第一次投檔不滿,第二次投檔時誰分數高誰先出檔,貌似無論志愿先后,都能夠排上。道理不錯,問題是好學校往往第一次投檔的志愿已經全部錄滿,你若沒有出檔,后面的幾個志愿又是填報一樣的層次,說985都是985,說211皆是211,那么就可能坐滑梯落檔,
所以,一本二本每個批次志愿之間還是要有一個分數落差。往年有些考生,第一志愿沒有被錄取,而第二、三等志愿與第一志愿又沒有足夠的梯度,結果就可能從第一批重點線上滑入第二批錄取的普通院校,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例如:昔年一考生,高考成績666分,他第一志愿報了北京大學,往下志愿分別報了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名牌學校,結果,北大的錄取線為668分,他以2分之差落榜,而他所報的其他學校都是熱門名校,電腦系統都是一次投檔學校即錄滿,往下不要了。
如果他在第一志愿北大之后,填報幾個一般一本院校,錄取的可能就很大,他的失敗原因就是填報的志愿沒有梯度。所謂院校之間的梯度,一般是指學校錄取分數線的差距,這個差距是由學校的辦學實力、知名度、招生計劃數、學校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的,一些錄取分數線比較接近的名牌院校可以說是在同一個梯度上,如果所報志愿在同一梯度上。
2、填報志愿時如何拉開梯度?分數達線的考生一定能被錄取嗎?
高考成績前幾天已陸續出來,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填報志愿又馬上提上日程,填報志愿時應如何拉開幾個志愿間的梯度?達到分數線就一定會被錄取?這又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所謂梯度,就是同批學校志愿或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志愿間有一定的落差,有升、降、平3種梯度法。構成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學校的知名度、就業前景、地域差異、熱門與冷門專業及收費高低等,
通常情況下,考生應該采用降序梯度法填報志愿。即A、B志愿學校優于C志愿學校,具有明顯梯度,一般來說這種志愿選報方法能增加錄取機會。升序梯度法選報志愿,風險較大,即A志愿不被錄取,其他志愿被錄取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時會有少數名牌學校,因報考者少,當你的分數又有競爭力時,此種選報志愿法,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但這種方法僅適用考分有一定優勢,本批錄取不了,又有把握被下批較理想學校錄取的考生,平序即無梯度法選報志愿,適用于非理想學校不上,錄取不了就等待下批錄取的考生。達到分數線也不一定會被錄取,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按照現行錄取體制,院校可以在105%之內提出具體的投檔比例,超出計劃數的考生就有可能被退檔。
另一方面,在正式投檔前,實行兩輪預投檔,加強與院校的溝通和協商,盡可能減少退檔考生的數量,第二個原因是因不符合院校錄取原則而被退檔。如果考生因不符合院校的錄取原則,導致所填報的專業均無法滿足,而考生又未填報專業服從,或者考生雖填報了專業服從,但學校無法進行專業調劑,則考生就可能被退檔,被退檔的考生還可在征集志愿階段選擇填報其他院校或進行下一批次的志愿填報。
3、第一志愿分不夠,第二第三夠,第三高于第二怎么樣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