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末,豫劇教育家李戰在蘭州組建甘肅第一個豫劇表演團體“新光豫劇團”。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在河南出生的豫劇大師、央視主持人,作為外省人的我,只能說出如下幾位,河南豫劇劇目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多達150多個,河南豫劇是我國著名地方劇種,歷史上稱為河南梆子。
1、豫劇在河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謝謝,2000年代初,那時人們手中的傳媒工具很少,有收音機的不多,有手機的更是寥寥無幾,有手機的也只是只有通話功能,有多媒體功能的好像沒有。那個年代,我們在工地上施工的吊車上已經裝有汽車收錄機,空閑時間打開收聽時偶爾播放豫劇選段,在場的河南籍民工好像是見到了久旱的甘雨一樣,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認真收聽,并且很多人激動地跟隨收音機唱了起來,那一次使我看到了豫劇在河南人心中真正的分量,
2、河南梆子什么時候改稱河南豫劇?
河南梆子就是豫劇。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劇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擴展資料梆子的歷史溯源1924年,王義成在《京報》副刊《戲劇周報》上發表《豫劇通論》一文,文章中的豫劇是對河南省所有劇種的統稱,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的民間報界方以此稱謂專指河南梆子。
1947年末,豫劇教育家李戰在蘭州組建甘肅第一個豫劇表演團體“新光豫劇團”,1948年,創辦豫劇歷史上第一所學校“私立新光豫劇學校”,這是最早使用“豫劇”名稱的組織機構。1950年,中南區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為發展戲劇事業,派人在鄭州招收一批河南梆子演員到武漢,組成以梆子大王陳素真及王魁元、黃忠祥為首的“群眾河南梆子劇團”在武漢演出,
3、河南的豫劇有什么劇目?
河南豫劇是我國著名地方劇種,歷史上稱為河南梆子。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原文化的厚重積淀,在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廣大中原地區,影響十分廣泛。河南豫劇劇目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多達150多個,共分兩大類,一是古裝戲,二是現代戲。主要劇目有:一、古裝戲《大祭樁》、《淚灑相思地》、《鞭打蘆花》、《三娘教子》、《穆桂英掛帥》、《破洪州》、《花木蘭》、《白蛇傳》、《秦香蓮》、《春秋配》、《拷紅》、《三哭殿》、《血濺烏紗》、《李慧娘》、《下陳州》、《轅門斬子》、《五女拜壽》、《對花槍》、《青天淚》、《劈山救母》、《打金枝》、《五世請纓》、《桃花庵》、《清風亭》、《賣苗郎》、《秦雪梅》、《南陽關》、《鍘美案》、《抬花轎》、《七品芝麻官》等等,
二、現代戲《紅燈記》、《杜鵑山》、《紅色娘子軍》、《村官李天成》、《鍘刀下的紅梅》、《焦裕祿》、《朝陽溝》、《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常香玉》、《我愛我家》、《嵩山長霞》、《小二黑結婚》、《洪湖赤衛隊》、《李雙雙》、《調查》、《風雨故園》、《香魂女》、《風流女人、《金雞引鳳》、《馬蜂莊的姑爺》、《倔公公與犟媳婦》、《兒大不由爹》、《劉青霞》、《雙喜臨門》、《娥媚女》、《老子?兒子?弦子》等等。
4、河南曲劇發源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樣形成的?
曲劇,河南戲曲的一種代表劇種,南陽,洛陽,汝州的人喜歡之超過了豫劇,這些地方人不分老幼,性不分辯男女,都能哼出一些曲調及過門或游場。尤為盛者:南陽的南陽市區、鄧州,浙川,西峽,鎮平,魯山,方城:洛陽的洛陽市區、偃師,欒川,洛寧,澠池、義馬,這些地方及乎無人不知、不曉、不哼,近年來曲劇界也出了很多國家級演員:南陽的張新芳,胡希華,洛陽的蘭文祥,李天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