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將平原新區的發展依附于省會鄭州,其實這是很危險的第一、平原新區是隸屬于新鄉市的示范區,其發展主體責任在新鄉不在鄭州。我認為平原新區發展的話應該是可以,估計會比較慢,鄭州不會放棄他的,只要北四環發展起來了,就會帶動平原新區,不要因為受黃河的影響,平原新區就會發展慢下來,只要有好的企業,政府在好好的規劃一下,在拉點好的企業,我覺得還是有發展前景的,畢竟平原新區離鄭州之隔一條黃河。
1、平原新區會歸鄭州嗎?
平原新區,地處黃河北岸,鄭新城鄉一體化的橋頭堡,整個新區圍繞鳳湖而建,環境優美。國內品牌開發商大部分都已入住,樓盤多以洋房別墅為主,屬于改善型房源!作為一名房地產投資客,我對平原新城也做了一定的調查和了解,但是我最后沒有選擇在平原新城置業,這或許我認為平原新城短時間不會歸鄭州管轄有關!第一,鄭州市的發展路線很明確"東擴南飛",向東鄭汴一體化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白沙,綠博已經連成一片,
向南是孔雀東南飛,積極建設航空港國際貿易試驗區和國際濱河新城,定位更高!以及鄭州高鐵南站的建設,打造鄭州米字型高鐵樞紐,實現高鐵,地鐵,航空完美對接。至少目前無暇北顧!第二,鄭州和新鄉不僅僅是一個黃河天塹,更多的是地域人文交流甚少,第三,鄭州和新鄉之間除了黃河之外,還有幾十里地的黃河灘地,一窮二百,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長,成本高!經濟發展規律由點到線,由線再到面,鄭州和平原新城中間空白地帶太多。
第四,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再縮短,東三環高架通車后,全程高架直達平原新區,30多公里,耗時40分鐘左右!在平原新城置業的投資者主要是焦作,洛陽,新鄉客戶為主,還有就是鄭州限購后的一部分投資者。在與他們置業顧問交流過程中,炒作的題材就是以后平原新城以后可能會劃撥給鄭州!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財經地產相關資訊請關注吉吉視覺。
2、新鄉平原新區的發展趨勢如何?平原新區CBD能否帶動發展?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對于新鄉平原新區的文章很早以前就寫過幾篇文章,可以說對于平原新區新鄉和省會鄭州的對待方式完全不一樣,這樣的結果也就會導致了未來平原新區的發展或許會存在某種不確定性,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平原新區個人理解應該是新鄉與鄭州一體化發展的產物本身新鄉與鄭州就相鄰,而平原新區也是距離鄭州最近的區域,可以說在鄭州這幾年的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不斷涌入的外來人口、產業和資本使得新鄉當地看到了一種發展的契機,
那么對于平原新區的看法新鄉和鄭州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新鄉把平原新區作為承接鄭州未來產業、資源和人口轉移承接地,未來新鄉經濟發展的又一引擎,這點從平原新區的規劃看的就很清楚,平原新區的發展定位是:農業新區、科技新城、產業基地、休閑之都。也就是說未來平原新區在現代農業、高新產業等方面將會有所建樹,而且會作為鄭州的衛星城吸引部分鄭州溢出的人口來此定居,
第二、鄭州目前來說雖然有所意愿發展,但是實力不允許。鄭州快速發展的時期其實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其實還是從2016年被支持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之后才大踏步的向前走,城市框架擴大、產業引進、資本涌入等才開始。但是目前來看鄭州還是處于一個資源爭奪期,還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期,這樣的階段就決定了,鄭州對周邊的產業轉移和支持力度會很小,因為說句實話鄭州本身的產業和實力就沒有多少優勢。
唯一過剩的工業產業會引起平原新區的興趣嗎?我看未必,一個區域的發展尤其是新區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要素和產業、政策支持就拿鄭州舉例,無論是高新區還是經開區、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等都是在大量工業企業、資本、政策等支持下才發展起來的,都經歷了至少10年的發展才有今天的規模。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尚需費這么大力氣,平原新區作為一個普通地市的新區如果單靠自身是很難短時間有規模的,
第一、新鄉的財政實力和產業實力能否支撐得起一個新區發展,值得懷疑。要知道新鄉2018年的GDP才2526.6億元,一般財政收入才172.7億元;而一般一個新區的建設和發展要成規模,起碼是數百上千億的持續投資才行,所以平原新區的發展瓶頸不在任何地方,其實就在于新鄉本地的產業和財政實力如何,畢竟河南省來說政策支持或許會有,但是想要要錢是很難得,河南也不是什么富裕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