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太康尸位”尸位由此而來,比喻一個人有了職位卻沒有工作可做,就像邪教里的一具尸體,只坐在職位上,什么都不用做,整個習語的含義與上面提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出處」漢代朱允傳:「今朝廷大臣皆尸位素餐因不能在上位治主,下位惠民,尸位素餐shρwρisρcān[解釋]尸位:占用空缺的職位,不履行職責;素餐:白吃。
尸位素餐shρwρisρcān[解釋]尸位:占用空缺的職位,不履行職責;素餐:白吃。占個空位置,什么都不干,白吃。「出處」漢代朱允傳:「今朝廷大臣皆尸位 素餐因不能在上位治主,下位惠民。”【例】我們這個地方既沒有“老虎”可以打,也沒有“蒼蠅”可以欺負,所以有“~”的嫌疑,感覺很不安。
2、“ 尸位 素餐”是什么意思?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就占據了自己的位置,白吃飯白干活。尸位素餐(shρwèisρcān)習語出自《漢書·朱筠傳》:“今朝廷大臣不能為統治者,死給益民,都尸位 素餐”shρ,尸音,是古代祭禮中代表偶像而坐,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人。《書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太康尸位”尸位由此而來,比喻一個人有了職位卻沒有工作可做,就像邪教里的一具尸體,只坐在職位上,什么都不用做,“素餐”也出自《詩經》:“他是君子,無素餐 Xi。”后人用“素餐”比喻沒有權力吃面包的人,把“尸位”和“素餐”組合成一個習語,應該說是源于“韓曙”,因為《朱筠傳》這本書上說:“今朝廷大臣不能稱主,但死而為民,皆是。整個習語的含義與上面提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