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廣東人都把吃夜茶當做消夏的一種方式。去茶樓飲茶,是整個廣東人文化的縮影,廣東的茶館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飲早茶的最多,茶樓的早市清晨四點左右就開門,廣東的飲茶文化長生不衰,與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交融分不開的。
1、廣東人一天要吃多少頓?
就有人天天要在微信曬吃宵夜。這點事也值得嗎!朋友住羅沖圍的夫妻倆,吃宵夜上癮,廣州人吃宵夜這種習慣是非常缺健康知識的。愛上了沒辦法,剛說到的這夫妻,丈夫是城管,有晚班的工作,一天四頓飯是什么感覺?他們說,是生活習慣,那里的村民沒什么固定工作,又有分紅,有時間有錢,又沒什么娛樂愛好,只會往死里吃,下午茶之類的吃法,就是無聊坐茶樓聊天。
2、明清方初現一盅兩件、倒茶叩首的廣東早茶,它是如何征服廣東人的胃的?
去茶樓飲茶,是整個廣東人文化的縮影,在舊時,一個推車,上百個蒸籠,蝦餃、燒賣、糯米雞等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隨意挑選。一盅兩件,三五知己,可能就是一個上午,廣東的飲茶文化長生不衰,與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交融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十分可疑談生意、交換信息,而普通人則在這里談天說地,紓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
廣東的飲茶文化最早興起于佛山,清朝咸豐年間,在佛山出現了一種叫做「一厘館」的店家,門口掛著有「茶話」二字的木牌,內部裝修簡單,木桌板凳,為客人提供一個歇腳聊天的地方。后來,「茶話」變成了「茶居」,「居」的意思是給文化人或者閑情逸致人士提供一個更為優雅、別致的去處,等到后來,大家最為熟悉的「茶樓」出現了,「茶樓」顧名思義,就是有樓,他設有廳堂雅座,周邊還設有包間,而地下門面就用來賣糕點、點心。
那個年代隨著發展,茶樓越來越多,一般小市民也會上茶樓吃早點,但是又不是能像達官貴人一樣天天去,于是一種叫「二厘館」的茶館就出現了,他同樣提供點心,滿足小市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而茶樓的茶資卻需要三分六厘,期間相差了十幾倍。故而當時流行了「有錢樓上樓,沒錢地下蹴」的說法,蹴也就是蹲的意思,
如今早茶,雖然叫早茶,但并不是只喝茶,也不是只吃點心,是兩者缺一不可。所以「一盅兩件」真是對早茶最精辟的解釋了,「一壺茶,兩籠點心」。早茶,早茶,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嘆的不僅僅是茶,也是種類繁多、精美可口的點心,更是這其中的人生呀,是“老廣”慢悠悠消磨一個上午的生活方式,當然倒茶也是有儀式的,廣東人會給替自己斟茶的人行叩茶禮。
至于為什么是「兩個指尖輕叩桌面」,相傳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微服巡游江南時,來到一家茶樓,作為皇帝的乾隆一時高興,竟給臣子紀曉嵐斟起茶來。但他們是微服巡游,絕對不能暴露皇帝身份,但又不能失此大禮,紀曉嵐急中生智,屈起兩指如屈膝狀輕點桌面代表三跪,然后合上拳頭輕叩桌面代表叩頭九拜,這樣既可不暴露皇帝的身份,又不失禮儀。
3、廣東人為什么喜歡喝茶呢?
喜歡飲茶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肯尼亞、日本、英國等等,而且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茶制品,其飲用方法、茶具、飲茶的禮儀均不盡相同,既能熱飲,也能冷飲,既可以即泡即喝,也可以添加其他配料一起喝,飲茶不僅能強心、利尿,還能醒腦提神,甚至能減肥。中國茶的品類繁多:洞庭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茶、安溪鐵觀音茶、君山銀針、六安瓜片(又稱片茶)、信陽毛尖、祁紅、普洱茶、武夷巖茶,
。,,,。廣東人喜茶,這習慣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流傳下來了,當中以潮汕地區的飲茶風氣最盛,豬豬有段時間受某個潮汕朋友的影響,也跟著學習了一下茶知識,從選茶種-栽種-采摘-揉捻-烘焙-緊壓等,每一步工序都相當講究,幾乎是每一片茶葉都帶著種茶人的心血,所以我們在沖泡茶葉的時候,也應當懷有這種感恩的心情,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