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張的就拿書法來古代的狀元放到現代,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當書協的理事會長,人家寫的字比你印出來的還要好看給大家看一下古代狀元郎的真跡看到了嗎,古代的狀元郎真的可以說是文曲星下凡,寫的一手好字是最基本的,除了這些,人家大腦里裝的全是實打實的知識熟讀【四書五經】、【周禮】、【禮記】、【春秋左傳】、【論語】這都是最基本的,而這些書哪一本是正常人能熟讀下去的。
1、古代的狀元放到現代,和清華北大的學子相比,誰更厲害?
古代科考三年一次,從科考誕生以來,一千三百年總共也就才七百多個狀元郎,清華北大一年招考一次,每年都有差不多六千個考進去的,所以你覺得誰更厲害?毫不夸張的說,就拿書法來說,古代的狀元放到現代,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當書協的理事會長,人家寫的字比你印出來的還要好看給大家看一下古代狀元郎的真跡看到了嗎,古代的狀元郎真的可以說是文曲星下凡,寫的一手好字是最基本的,除了這些,人家大腦里裝的全是實打實的知識熟讀【四書五經】、【周禮】、【禮記】、【春秋左傳】、【論語】這都是最基本的,而這些書哪一本是正常人能熟讀下去的?人家能做到你隨便講一段,他都能給你講是在哪一章,哪一段,并且給你詳細的講解注解清華北大的學子對于普通人來說的確是很厲害,最起碼在智商來說高出我們一大截,但是古代狀元跟這些學子相比,那狀元就是他們天花板的存在古代科考每三年一次,一次就十幾萬人,而狀元只有一個,十幾萬人里挑一個第一,你覺得是誰更厲害呢古代科考的時候是宰相或者尚書在考場親自看著學子考試的,現代學子有這個待遇,中了狀元后還會受到皇帝的親自接待有些狀元運氣好的會直接被招做駙馬,皇帝把公主嫁給他還感覺是公主的福氣,還有好多狀元在中舉之后直接就可以當官,你現代人有這個本事?明朝有個叫趙秉忠的狀元郎,中了狀元后直接就當了翰林院修撰,后面一路升到禮部侍郎,最后官至禮部尚書給大家看一下他的狀元卷是怎么寫的圖片比較模糊,感興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他,他的狀元卷也是唯一保留下來的,他的卷子精辟的闡述了對吏治,治國,人文,軍事,民生的各種見解,他的文章連皇帝看了都說好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古代狀元大多數都是靠死記硬背的,但是我告訴你,的確靠死記硬背沒錯,這是熟讀文章的最好辦法,但是這樣最多只能考到秀才,絕對考不到狀元從會試過后,朝廷就不單只注重表面功夫了,考到進士后更注重的是才華,你想在那么多人還靠死記硬背考狀元,你覺得可能嘛?沒有真材實料能被皇帝看上嘛?古代人考中狀元后不僅會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還會得到一塊這樣的牌子,你有了這塊牌子,哪怕你沒做官,以后見到當官的也不用下跪,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制度下,見官不跪那是很厲害的了總結:古代狀元郎比清華北大的學子牛批多了,清華北大一年有幾千人考進去,而狀元郎一千多年才七百多個,所以你覺得哪個含金量更高?最后說個小故事,唐朝末年有個叫黃巢的人因為沒有考中狀元郎,落榜后他就造反把唐朝給滅了。
2、福建古代狀元數排第幾?
古代大多數讀書人,靠科舉考試,入仕途為官,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考試中狀元,金榜題名,那是讓世人非常羨慕,可謂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多少學子,刻苦努力讀書,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報效祖國,我國古代科考制度,從隋湯帝大業元年(6O5年)開始,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經歷了1300多年,全國就有許多名狀元。
從唐朝到清朝,有人統計592人,據史料可查的是357名狀元,你問的福建狀元排數在全國排名第幾,從史料可查的357名狀元來看。江蘇60名,浙江54名,河南37名,福建33名。山東30名,河北,江西各29名,以上排列來看,福建是第四名,在歷史朝代中,五代2名,宋代7名,南宋11名,明代10名,清代3名,共3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