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有一段經典的“報菜名”,“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干面,談炎記的水餃,田恒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1、炸魚的面糊怎么調?
我覺得這個主要看你炸過的魚是直接食用還是要再加工或者是個人的口味來調。接下來分享兩種我自己常做的家庭簡易版的兩種方法哦:一.炸小魚仔食材:小黃魚或者自己喜歡的小魚仔配料:面粉,雞蛋一個,姜片,生抽,鹽,油,料酒制作方法:1.現將小魚處理干凈,然后用鹽,姜片,生抽,料酒少許腌制10-15分鐘以去腥入味,
2.調面糊:取一個大碗,將面粉放入其中加適量清水,再打入一個雞蛋,放適量鹽,只要將面粉調成稀糊狀就可以。3.鍋中熱油,油溫8成熱的時候,轉中火,將小魚仔放入面糊中滾一圈兒,然后均勻的放入鍋中,以此類推,炸至淡金黃色的時候撈出瀝干油,最后在所有的魚都炸完時,轉小火,再將所有的魚倒入鍋中回炸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炸糊了,再撈出瀝干油,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二.炸魚塊食材:草魚一條剁成小塊兒配料:紅薯淀粉,雞蛋一個,姜片,生抽,鹽,油,料酒制作方法:1.先將魚處理干凈切成塊兒,然后用鹽,姜片,生抽,料酒少許腌制10-15分鐘以去腥和入味,2.調面糊:取一個盆,將紅薯淀粉放入其中并加適量清水,再打入一個雞蛋,放適量鹽。水不能太多,只要將紅薯淀粉調成較干的糊狀,接著將腌制好的魚塊洗干凈放入其中,攪拌魚塊,讓魚塊和淀粉糊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3.鍋中熱油,油溫6-7成熱的時候,轉中火,將魚塊兒一個個的放入鍋中,炸至淡金黃色的時候撈出瀝干油,最后在所有的魚都炸完時,轉小火,再將所有的魚倒入鍋中回炸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炸糊了,再撈出瀝干油即可。4.魚塊兒炸好后,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加一點蔥花和豆豉來蒸著吃,也可以用來紅燒,還可以用來水煮魚塊兒哦,
2、武漢特色美食鮮魚糊湯粉的湯汁怎么熬?用的是什么魚?
秋天來了,氣溫開始下降,過早來一碗武漢風味十足的糊湯粉,配上剛剛炸出來的酥脆油條,這才是大江大湖的美味。糊湯粉,是武漢人所鐘愛的過早美食,也流行于周邊城市如應城、漢川等,魚糊湯粉,重點在于魚糊。現在,一般是將鯽魚也就是喜頭魚去除內臟、鰓和鱗,洗凈備用,把鍋放旺火上,加入沸水,將洗凈的喜頭魚投入鍋中,煮到半熟。
再加入醬豆豉、鹽,繼續煮半小時,然后起鍋,過濾到魚刺骨頭渣,讓魚肉化入湯中,成干凈的魚湯,接著,將魚湯入鍋中加清水燒開,下少量干米粉打糊,等魚湯煮到濃稠時,加豬油、味精、胡椒攪拌均勻,移到小火上保溫。另備一口鍋燒大半鍋清水,煮沸,將水米粉二兩置竹撈箕中,放入燒沸的清水提燙數次,等燙熟后,倒入碗中,舀一勺魚糊,澆在粉上,自己撒蔥花醬菜蝦米,即可食用。
另,一般來說(非追求極致),加蕎麥粉米粉勾芡,形成粘稠厚重的糊糊狀,其實,早些年是用喜頭魚加小黃鱔魚制作而成(更早還有泥鰍),后來因為成本與季節性緣故,現在基本上只用喜頭魚,還要給大量胡椒。有的商家用的是小魚,特別是小鰱魚,控制成本,甚至只給蝦皮、榨菜,以及大把雞精味精提鮮,可謂坑人,粉,也是不可或缺的。
攤粉,每一鍋的軟韌程度都是一樣的,剪粉,長短剛好,粉也要恰好掛住糊,太碎了也不行,要細而軟。可惜,現在市面上的粉,好吃的并不多,成本在那里嘛!糊湯粉是具有個人屬性的,每個人做出來的大不同,就像是腌制泡菜,手感與秘方,差別大了,我吃過最好的糊湯粉是百年陳氏糊湯粉第五代傳人陳馨操持,上面兩圖就是她所作。只是,她并沒有開店,只是自己和朋友私下在做,
糊湯粉,這味美食,湖北地區文字記載很少,不少外地人說,跟河南胡辣湯類似,看著外表,還真有點像!與此類似,上海老半齋的刀魚面,被成為“滬上第一光面”,也有相似之處。湯是有點兒糊狀的,其秘制刀魚汁的獨家秘訣是把刀魚肉炒成魚松,和老母雞、蹄髈一起熬成刀魚汁,一鍋湯要熬煮4個小時,方可,不知道武漢的糊湯粉,有沒有受到兩者之影響,抑或還是湖北獨特的“魚米之鄉”造就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