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廣東 > 江門市 > 梁銅將軍簡介,

梁銅將軍簡介,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5-22 07:51:36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于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后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于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并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么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并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并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極,并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于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于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于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于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后,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并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于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涂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制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么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后,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于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準并放置在直立于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于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并沒有用于航海指向,而用于幻術。但是這就是后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于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于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并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于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制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準確。 磁性質的應用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于《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后,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采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質,并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制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陜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么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于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沒有意思

2,水滸傳中5個人物的簡歷

天魁星宋江——梁山泊寨主,一百單八將之首。 宋江的出身及綽號: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孝順、仗義疏財,因為面黑身矮,人們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上梁山前,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之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宋江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熱情接納、終日追陪,并無一點厭倦;來人若要起身則盡力資助。可稱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萬物的“及時雨”一樣,在山東河北很有名氣。 宋江上梁山的緣由: 宋江自幼與同在鄆城縣東溪村人稱“托塔天王”的晁蓋相熟,是為好友,“生辰綱”事發后,宋江出于義氣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晁蓋等人上梁山后,為報宋江救命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夜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留下書信和黃金兩條,不料是夜被私通張文遠的外室閻婆惜發現并以此要挾,宋江怒而殺惜逃回家隱藏且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進莊避難并與武松相識結為兄弟,后走清風寨投靠花榮,并于清風山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等人。觀燈遭劉高之妻陷害,與花榮大鬧清風寨,收得秦明、黃信等人后同上梁山,于對影山勸收呂方、郭盛兩位少年將軍,路遇石勇得家書回家奔喪被擒發配江州,路上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張橫等好漢,至江州遇戴宗得會李逵、張順;酒醉潯陽樓題反詩發狂言被判死罪,得梁山眾英雄法場相救,白龍廟聚會同上梁山;曾頭市晁蓋中箭死后,為眾人推為梁山泊主。 宋江的結局: 受招安后率眾兄弟戰大遼、掃田虎、擒王慶、平方臘后,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受蔡、高、童、楊陷害,誤飲毒酒后怕李逵再反,招來與之同飲共亡,死后被葬于當地蓼兒洼。 宋江所使的兵器:錕吾劍 天罡星盧俊義——梁山泊副寨主,一百單八將之二。 盧俊義的出身及綽號: 盧俊義,世居北京(大名府),出身富商之家,槍、棒、拳為河北三絕,一身好武藝,號稱:棍棒天下無對!北京人尊稱其為盧員外,江湖上人送綽號玉麒麟。 麒麟,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著祥瑞,又被稱為“仁獸”,盧俊義相貌堂堂,目光炯炯,眉分八彩,身高九尺如銀,故被稱為“玉麒麟”。 盧俊義上梁山的緣由: 晁蓋中箭身亡后,宋江和眾頭領守在山寨,每日祭奠晁蓋。一日請到游方去濟南經過梁山泊的大名府龍華寺主持大圓法師,閑聊中,宋江從其口中得知了盧俊義的名字,頓起仰慕之心——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小可心上還有甚麼煩惱不釋?為此,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李逵扮做啞道童來至盧家為其算命,詐稱其有百日血光之災,須往東南千里外避禍,并誘其在墻上題藏頭反詩一首。盧俊義信之,留燕青在家,自與管家李固押十輛貨車去泰安還愿。路經梁山,不聽勸告車插旗幟,先后與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李應大戰不勝,被花榮箭射笠纓奪路而逃,為李俊、張順誘至船上、活擒于水中;上山后不愿入伙,被強留三月有余方才下山,遇燕青得知家中變故而不信,回家后被與妻私通的李固告發,被判充軍沙門島,家產盡被李固霸占。途中險被押解公人害死幸得燕青相救,旋復又被告發被判死刑,石秀劫法場不遂一同被關,幸有蔡福蔡慶照顧。梁山軍前后兩戰大名府,盧俊義方才獲救,殺奸夫淫婦之后上梁山,活擒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宋江讓位眾人不服,拈鬮打東昌遇虎將張清連遭敗仗,石碣天文位居天罡星成為宋江副手。 盧俊義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做為宋江副手,率眾兄弟轉戰南北,身先士卒,經數十常惡戰,最終功成而回,被授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蔡、高、童、楊四奸臣設計,使人告其欲反被召進京,于天子賜宴中暗下水銀,返程途中因毒發溺水身亡。 盧俊義善使的兵器:槍、棒。 注:為使大家更熟悉《水滸傳》中的人物,特寫此系列文章,預備按梁山英雄座次而寫,力爭每日介紹1--2人,如有謬誤處,請大家指正。 天機星吳用——梁山泊軍師,一百單八將之三。 吳用的出身及綽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居鄆城縣東溪村,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愛做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在村中任私塾先生, 生來愛讀兵書,通曉軍機,上梁山后運籌幃幄,指揮若定,因此,江湖上人稱“智多星”。 吳用上梁山的緣由: 劉唐為生辰綱一事,夜走鄆城縣往投晁蓋,途中酒后醉臥靈官廟,為巡查的縣都頭雷橫抓獲并帶往東溪村晁蓋莊,晁蓋得知詳由,謊對雷橫說劉唐是其外甥得釋并送雷橫十兩銀子。劉唐不忿,私自追趕雷橫欲討回銀兩,話不投機,兩人動手,揮動樸刀大戰,雷橫不敵劉唐,看看將敗,被旁邊私塾先生吳用用銅鏈勸開。吳用、劉唐回晁蓋莊,計奪生辰綱,吳用出謀劃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說服阮氏兄弟共同聚義,定巧計在黃泥崗用蒙漢藥暈翻楊志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后與晁蓋等人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計在石碣村大破官軍。上山后巧激林沖火并王倫,從此奠定梁山基礎,在后來的爭戰中多出奇計,為水泊梁山的興盛立下大功,成為梁山軍師。 吳用的結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吳用作為軍師,參加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其間,曾與阮氏兄弟議及重上梁山,礙于義字而做罷。平南歸京后被授予武勝軍承宣使。宋江受蔡、高、童、楊四奸陷害飲鴆而亡,吳用聞訊后與花榮趕至蓼兒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之后,雙雙自縊而亡。 吳用所使的兵器:銅鏈 天閑星公孫勝——梁山泊副軍師,一百單八將之四。 公孫勝的出身及綽號: 公孫勝 ,復姓公孫,單名勝,道號“一清先生”,生得一雙杏眼,落腮胡須,身長八尺,相貌堂堂,乃薊州人氏,自幼在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大家都呼他為公孫勝大郎。后來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云,江湖上都稱他做“入云龍”。 公孫勝上梁山的緣由: 為給岳父蔡京慶壽,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大肆搜刮民財,共得十萬貫金珠寶貝,名曰“生辰綱”。公孫勝得之消息后激于義憤,往投晁蓋獻劫奪之議,在晁蓋莊遇劉唐、吳用、阮氏兄弟,風云際會一拍即合,七星聚義,遂成“智取生辰綱”之舉。石碣村一戰,運用所學道術,巧運長風火燒官軍戰船立下頭功,上梁山后助晁蓋火并王倫,開水滸寨基業。后中途省親回家,宋江大戰高唐州為高廉妖法所敗,戴宗、李逵上九宮縣二仙山相請,奉師父羅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敗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閑星,與吳用一起共為軍師。 公孫勝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于平大遼途中回九宮縣二仙山見師尊羅真人,遵師囑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曾于陣前斗法,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并收其為弟子,淮西平定后,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云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公孫勝善使的兵器:松紋古定劍 天勇星大刀關勝——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一百單八將之五 關勝的出身及綽號: 關勝,漢末名將關羽嫡派子孫,其人形象與關云長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長須飄揚腦后,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涂朱,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上梁山前為蒲東巡檢,因不得賞識屈居下僚(巡檢:負責輯捕盜賊的小官)。 關勝上梁山的緣由: 梁山為救身陷牢獄的盧俊義、石秀,出動大軍攻打大名府,戰罷數場,大敗李成、聞達、索超等將,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派人至東京蔡京處求救,京城衙門防御保義使宣贊向蔡京推薦關勝,關勝到京獻“圍魏救趙”之計,深得彩京贊賞,受命率領宣贊、郝思文二將攻打梁山,初戰用計擒得張橫、阮小七二人;續戰在陣前大戰梁山猛將秦明、林沖不分勝敗。宋江愛慕關勝,更兼敬其祖上,遂與軍師吳用定計,使大將呼延灼前往詐降、并于陣前鞭打假黃信,關勝信其投降誠意,依其計往劫宋江大寨,中計而逃,梁山軍用絆馬索絆倒其馬將其擒獲,上山后得宋江禮待,感其義氣,遂降。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五,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 關勝的結局: 梁山眾將受招安后,關勝隨宋江出征,沖鋒陷陣,刀斬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在掃田虎、平王慶過程中屢立戰功;征方臘戰常州刀斬方臘手下名將錢振鵬,數戰殺死梁山戰將多人的南軍大將石寶,最終功成回京,金殿受封為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關勝善使的兵器:青龍偃月刀
宋江: 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整部《水滸傳》中第一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復雜、最有藝術魅力的一個人。 在《水滸傳》中,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事發,宋江把官軍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梁山后,遣劉唐送來書信(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頭領。后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日后,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 盧俊義: 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二,為三十六天罡星第二天罡星。 北京城里的員外大戶,綽號“玉麒麟”,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盧俊義不愿在梁山落草為寇,乘機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賈氏卻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盧俊義同時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獨力劫法場,救出盧俊義,殺了奸夫淫婦。盧俊義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后被高俅用藥酒毒傷,不能騎馬,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吳用: 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三,為三十六天罡星的天機星。 原為晁蓋心腹,后為宋江軍師,熟讀經書,精通三韜六略,在梁山軍歷次戰斗中巧施謀略,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案。他先是反招安,在反對和抵制宋江投降派中起過一定作用,后因重“義”,改為支持宋江,最終走上妥協,成為投降派的重要人物。征遼、平方臘后,朝廷封其為武勝軍承宣使。聞宋江死后,縊死在宋江墓前。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魯智深原名魯達,是經略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臺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魯智深忍受不住佛門清規,醉打山門,毀壞金身,被長老派往東京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將偷菜的潑皮踢進了糞池,倒拔垂楊柳,威名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宋江攻打方臘,魯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臘。后在杭州六合寺圓寂而死。 天傷星行者武松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 清河縣人。景陽岡借著酒勁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陽谷縣步兵都頭。哥哥武大 郎被奸夫淫婦潘金蓮、西門慶殺害。武松 殺了奸夫、淫婦,報案自首,被發配孟州 牢城。在安平寨牢營,結識了金眼彪施恩 。為替施恩奪回店鋪,武松大鬧快活林, 醉打蔣門神。后被蔣門神勾結張團練所陷 害。在飛云浦武松殺死公差,回鴛鴦樓殺 死張團練、蔣門神,在十字坡張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龍山落草,后來投奔梁山 泊。成為梁山第十四條好漢,步軍第二名 頭領。攻打方臘時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 照看林沖,后出家成僧,到八十歲死去。

水滸傳中5個人物的簡歷

3,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是怎么回事 南朝梁武帝簡介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1] 其父蕭順之為齊高帝的族弟,官至丹陽尹,母為張尚柔。蕭衍原為南齊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少年英才梁武帝 畫像蕭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甲辰歲生于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2] 從血緣上看,蕭衍和南齊皇室關系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3] ,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后代。[4] 蕭衍后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勛,并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范云等。[5] 沈約是知名文學家、史學家,著有《宋書》、《齊紀》等書,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在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中國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更注重門第觀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難的。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將軍王儉手下。果然,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也很出眾,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系融洽,不久又提升為隨王的參軍。后來因為父親去世,蕭衍回家守喪三年,然后復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6] 襄助蕭鸞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蕭賾病重,當時大臣王融想在蕭賾去世后擁立竟陵王蕭子良,以便控制朝政[7] 。后來事情敗露,王融下獄被賜死。王融的計劃和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對他異常敬佩。蕭賾去世后,皇太孫蕭昭業即位為帝。蕭昭業只知享樂,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即后來的齊明帝)決定把他廢掉。蕭鸞在和蕭衍等人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的反對。”蕭鸞則說:“現在的眾王沒什么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占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讓他回來呢?”蕭衍說:“隨王其實徒有虛名,并沒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人,這兩人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于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蕭鸞廢殺蕭昭業后,擁立蕭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后,蕭鸞廢蕭昭文,自立為帝。蕭鸞登基之后,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后來又升為黃門侍郎。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6] 力退北魏在蕭鸞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領三十萬軍隊親自進攻南齊,沿淮河向東攻打鐘離。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后,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8] 王廣之領兵進到離義陽百里之外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于是畏縮不前。蕭衍則請求充當先鋒,和北魏軍隊交戰。王廣之于是派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進兵義陽。[9] 蕭衍帶領軍隊連夜抄小路趕到了距離北魏軍只有幾里地的賢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后,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于是士氣大增,馬上集合軍隊出城攻擊北魏軍,同時順風放火。這邊的蕭衍也趁機夾攻北魏軍,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北魏軍在齊軍前后夾擊下,潰不成軍,只好退卻。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6] [10] 雍州戰敗蕭衍畫像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軍再次南下,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前鋒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蕭鸞趕忙派蕭衍、左軍司馬張稷、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增援雍州。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游動作戰,他們不會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沒想到魏軍越來越多,沒有退卻的跡象。原來還表現得很鎮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沒有和蕭衍商議,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蕭衍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邊戰邊退。過一道溝時,軍隊自相踐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后邊射箭攻擊,齊軍死傷慘重。最后,蕭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穩腳跟。這次戰敗后,蕭鸞未責怪蕭衍,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任雍州刺史。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這為他勢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他日后爭奪齊政權的資本。[6] [12] 誅除東昏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東昏侯)即位。[13] 蕭寶卷治國無術,暴虐無道,即位后殺掉了很多大臣,對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在蕭寶卷冤殺軍功大臣、蕭衍的兄長蕭懿后,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蕭寶卷。眾人非常贊同,蕭衍于是大力招兵,準備和蕭寶卷決戰,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戰船三千艘。[14] 為了增加號召力,蕭衍聯合了南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后來蕭寶融(即齊和帝)在江陵即位。[15] 他們共同和蕭寶卷爭奪齊的政權。最后,蕭衍領兵到達了建康城下,和守軍激戰,攻下了外城,將齊宮城團團圍住。在國難之際,齊內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蕭寶卷大開殺戒。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和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蕭寶卷。然后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蕭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6] 代齊建梁蕭衍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涂,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后來就答應了。沈約又告知了范云,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后,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后。范云知道后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范云和沈約寫信給蕭寶融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蕭寶融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蕭寶融的禪讓詔書送到后,蕭衍又假裝謙讓。于是,范云帶領眾臣117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在中興二年(502年)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建立梁朝。[16-17] 然后,蕭衍派人給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蕭寶融死后,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謚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恭安陵。[6] 顯著政績蕭衍稱帝之后,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于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么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經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為了推行他的思想,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里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后,梁的統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6] 猜疑心重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憚開國元勛。在功臣當中,應該是范云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并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范云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后來,沈約也病死了。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于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后當和尚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盧延光《中國一百帝王圖》中的蕭衍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后,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私通,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后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于是自盡。蕭衍沒有怪罪蕭宏。后來蕭宏得病而死。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后,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并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后,由于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更為疏遠了。后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沖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并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后,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后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愿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謚號為“敬”。這兩次打擊對于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后,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后,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6] 篤信佛教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蕭衍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后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后,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后,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后期的政績下降。[6] 侯景之亂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北齊奠基者高歡關系很好,在懷朔六鎮起義失敗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來又投奔了高歡,高歡很欣賞他,委以重任。蕭衍侯景為人居心叵測,在高歡死后,他和高歡的兒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奪他的兵權。侯景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據河南13州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請求蕭衍接受他歸順。蕭衍很高興,封河南王,封大將軍,派軍隊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后來,歸順的侯景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借口,發動叛亂,最后,圍困都城,本來侯景已經元氣大傷,但守城的將領也沒了斗志,開城把侯景放了進來。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發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十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最后,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于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了。見過蕭衍后,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后,看清權勢,他的鎮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6] 臺城身亡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蕭衍餓死于臺城皇宮凈居殿,享年八十六歲。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謚號武帝,廟號高祖。[6] 主要成就編輯經史在學術上,蕭衍以經學、史學的研究為卓著。在經學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天監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兇、軍、賓、嘉五禮,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認為那是割斷了歷史,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贊序”。他對此書頗為自負,曾對臣下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可惜,此書到宋朝時即已失傳,這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蕭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經義注講疏等共有二百卷,贊、序、詔、誥、銘、誄、箴、頌、箋,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蕭衍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對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3] 詩文蕭衍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齊武帝永明年間(485年—493年),詩壇創作風氣大盛,很多文人學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周圍,各逞其能,施展他們的詩歌創作才華。在這些文人學士中,比較著名的有八位,如謝脁、沈約、任眆、范云等人,時人稱之為“竟陵八友”。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詩歌都是在這一時期寫的。建梁稱帝后,他素性不減,經常招聚文人學士,以賦詩為樂。他的文學創作,推動了梁代文學風氣的興盛。蕭衍現存詩歌有80多首,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游贈答詩、詠物詩。蕭衍的言情詩集中在新樂府辭中,又稱擬樂府詩,數量幾乎占了其全部詩作的一半。樂府是古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據學者研究,至遲在周代便設有樂官,稱為大司樂,以樂府為音樂官署的名稱,則始于秦。到了漢代,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職。漢武帝時,樂府的性質和規模與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時,樂府除制作樂章、訓練樂工之外,還廣泛采集民間歌謠配樂演唱。凡由樂府機構制作和采集的歌辭,以及文人以樂府題寫作的詩,后世皆稱為“樂府詩”或“樂府”。其中,民歌是樂府詩中最有生氣的部分。魏晉時,樂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當時的樂府詩也出現了日趨雅化的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異風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重視,通過樂府機構的采集、演唱,對文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題材、內容,及其纖弱綺麗的風格特點,適應了當時統治階級對聲色的愛好,因而被廣泛模擬創作。蕭衍任雍州刺史駐居襄陽時,就非常喜好當地的民歌,他的許多擬樂府詩,如《芳樹》《有所思》《臨高臺》等,便是在此時創作出來的。即使在稱帝以后,蕭衍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在天監十一年(512年),他親自動手改西曲(南朝樂府民歌分為吳歌和西曲兩大部分。前者產生于建康周圍,此地相襲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后者產生于江、漢流域的荊、郢、樊、鄧幾個主要地區,是南朝西部軍事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制《江南上云樂》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見其愛好沉迷的程度。和樂府民歌一樣,蕭衍的樂府擬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為詠唱對象。他的大多數詩作都是描摹女子對愛情的殷盼,為離別相思所苦的情態,感情纏綿,風格綺麗,語言平易,具有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如“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驅乃無依。”(《子夜四時歌。冬歌》);“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襄陽蹋銅蹄歌》)等。鄭振鐸先生認為,“蕭衍新樂府辭最為嬌艷可愛”。此話確有一定的道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蕭衍的七言詩。蕭衍有十余首樂府詩是用七言歌行的體裁寫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東飛伯勞歌》等。其中以《東飛伯勞歌》最為著名:“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法艷照里閭。南窗北牗掛明光,幄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七言體詩歌的創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此后,宋、齊時鮑照、湯惠林、釋寶月等人也間有此類作品問世,但影響不大。到了蕭衍,七言詩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曹丕的《燕歌行》雖然是開山之作,但全詩逐句押韻,未免顯得單調,缺乏婉轉詠嘆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體詩平、仄韻互換,抑揚起伏,頗具獨創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蕭綱(梁簡文帝)、蕭繹(梁元帝),大臣沈約、吳均等,都有七言詩的創作。到陳朝時,七言詩的句式、結構更趨完美,韻律也更加和諧多姿。后來,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適等人創造性地運用這一詩體寫出了許多氣勢磅礴的詩篇,七言體詩更為發展。蕭衍等人的開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蕭衍的談禪悟道詩的數量僅次于其樂府詩。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寫的談禪悟道詩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寫照。這些詩,如同宗教哲學箴言,十分乏味,沒有什么藝術可言。蕭衍的第三類詩是宴游贈答詩,內容較前兩類詩復雜。這里有表現宗教哲理、宣揚佛教思想、規勸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鐘山大愛敬寺》、《覺新意贈江革》等;有巡幸記游、描繪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詩》、《登北顧樓》、《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別詩,如《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等。這類詩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與,藻蘋相推移。碧池紅菡萏,白沙青漣漪;新波拂舊石,殘花落故枝;葉軟風易出,草密路難披。薄游朱明節,泛漾天淵池。”(《首夏泛天池詩》)該詩畫面景物鮮明,色彩絢麗多彩,讀來頗有韻味。再如:“蘭華時未晏,舉袂徒離憂,…謄言無歇緒,深情附還流。”(《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寫友人將別時深沉真摯的眷戀之情,也是贈別詩中較好的作品。蕭衍的第四類詩是詠物詩,如《詠舞詩》《詠燭詩》《詠筆詩》等。這類詩雖窮力追新,但內容淺薄,可足稱道者甚少。他的《贈逸民十一》:“如壟生木,木有異心。如林鳴鳥,鳥有殊音。如江游魚,魚有浮沉。巖巖山高,湛湛水深。事跡易見,理相難尋。”此詩以樹木異心、飛鳥殊音、游魚浮沉、山高水深難以知曉的某些不可思議之處,來說明世間事物的本質、規律實在是難以尋求。后世文人對齊梁詩總的評價不高,大都以為其“嘲風月,弄花草”(白居易語),“風云氣少,兒女情多”。齊梁詩人缺乏匡世救時的崇高理想,也缺乏嚴肅認真的社會責任心,因此反映社會現實及言志述懷之作便不多見,充斥當時文壇的是大量的山水、詠物、艷情之詩。蕭衍的詩歌從題材、內容、風格諸方面來說,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齊梁詩歌的特點。這當然與他即位前漫長優裕的貴族生活環境不無關系。他雖然是一個開國創業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養尊處優,并未受過太多的打擊;其滅齊建梁,也只經歷過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非常順利。所以,蕭衍的詩歌中多“兒女情語”、“神仙道氣”,少“風云之氣”,少言志述懷、積極進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由于蕭衍雅好詩文,大臣們紛紛效仿,甚至連赳赳武夫也能偶爾吟出幾句好詩來。天監六年(507年),梁將曹景宗和韋睿在徐州大敗魏軍。班師回朝后,蕭衍在華光殿舉行宴會,為他們慶功。在宴飲中,君臣連句賦詩。鑒于曹景宗不善詩文,怕他賦不出詩來難堪,負責安排詩韻的尚書左仆射沈約便沒有分給他詩韻。曹景宗深感不平,堅決要求步韻賦詩。蕭衍對曹景宗這種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說:“將軍是一位出眾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詩呢!”當時曹景宗已經有一些醉意,就乘酒興再三固請。蕭衍不愿再掃他的興,便命沈約分給他詩韻。這時詩韻差不多已經分完,只剩下“競”、“病”二字。在這種局限之下要按韻賦詩是很困難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會兒,便提筆賦出一首詩:“去時女兒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詩寫得自然流暢,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凱旋慶功的實際。此詩一出,語驚四座,文人們自嘆弗如,連蕭衍也感嘆不已,特命史官記入國史。在蕭衍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業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說:“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于茲。”這句話頗能反映當時的實際。音樂蕭衍對音樂也頗有研究,他創制了許多新歌。《隋書·音樂志》上說:蕭衍“既善鐘律,詳悉舊事,遂自制定禮樂”。如“鼓吹,宋、齊并用漢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蕭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時也。更創新歌,以述功德”。蕭衍創制了不少頌揚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樂》《大歡》《大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斷苦磚》等十篇,名為正樂,皆述佛法”。蕭衍重視禮樂。他素善鐘律,曾創制準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氣。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應。每律各配編鐘、編磬,豐富了我國傳統器樂的表現能力。繪畫蕭衍很喜歡繪畫,尤善畫花鳥與走獸。著名畫家張僧繇善于寫貌,頗受蕭衍賞識。當時,蕭衍諸子多出鎮外州,蕭衍常常想念他們,便命張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畫諸子之像,懸于居室之中,蕭衍見圖如見其子,思念頓減。蕭衍信佛,在位時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張僧繇作畫。書法蕭衍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在古代善書的帝王中排上前幾位。即使拋卻他的帝王身份,以一個書法家的標準來評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觀之處。蕭衍當時常與陶弘景探討書法上的話題,陶弘景擅長行草書,師法鐘繇、王羲之。二者間的對話被整理為《與梁武帝論書啟》流傳于后世,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典籍之一。同時蕭衍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聲名往往被其子王獻之所掩。也因為他的推崇,從那時的梁朝起,興起了第一波學習“大王”書法的風潮。同時蕭衍還留下了《觀鐘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四部書法理論著作,都是歷代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18]
即位后下詔舍棄道教信仰,改奉佛教,并且勸群臣也信奉佛教,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偽就真,舍邪人正他在位期間,大力提倡和支持佛教。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是怎么回事 南朝梁武帝簡介

文章TAG:梁銅將軍簡介梁銅將軍簡介

最近更新

  • 寶石寓意,寶石代表著什么寓意

    寶石代表著什么寓意代表的是永恒.2,紅寶石有什么寓意戴紅寶石的人會健康長壽、聰明智慧、愛情美滿,而且,左手戴上紅寶石戒指或者左側戴一枚紅寶石胸飾,就會有一種逢兇化吉、變敵為友的魔力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6

  • 表白文字,表白的話語

    表白的話語一句:我愛你,我們可以在一起嗎我喜歡你2,關于表白的句子要讀著很快的天空中有你我最喜愛的顏色,現實中有你我最相配的角色。白云依靠著藍天,藍天包容著白云,就像現在的你和我,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6

  • 鍵盤練習指法,鍵盤打字的正確指法有沒有親教教我

    鍵盤打字的正確指法有沒有親教教我開始打字前,左手小指、無名指、中指和食指應分別虛放在"A、S、D、F"鍵上,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應分別虛放在"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6

  • 畢加索畫展,畢加索是少有的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

    在二維空間的基礎上,加入透視、明暗或色光變化,形成平面和深度,畢加索的繪畫也融入了時間的空間,也就是說你此時看到的東西,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之一,作品超過2萬件,包括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6

  • 繁榮是什么意思,第二集:繁榮、富裕、活躍、繁榮

    熱鬧(場景)繁榮活躍;使現場生動歡快;熱鬧場景:他只是看了一下,就忘了回家,繁榮、富裕、旺盛、繁榮、活潑、繁榮、輝煌、繁榮與蕭條、冷落、偏僻、荒涼、隔絕、野性的代名詞,繁榮,繁榮,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6

  • 手骨爆裂,手骨爆裂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手骨爆裂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如果中醫有好的骨科醫生,還是中醫好西醫治中醫養{0}2,手骨爆了要不要動手術你要是感覺手沒有用了,不想要“它”了就讓它爆了吧!還動什么手術啊!需要的。。爆了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5

  • 蕭葭,抑郁對應的是暗夜里的人

    可以認為海鷗和蒼鷺生活在蟑螂中,恐怕鷗鷺來了,即使命運遇見了你,命運的意義,千里明月對應的是黑暗中有天意,千里明月有好人事,看著身邊的人,發現抑郁對應的是孤獨,發現自己還是孤獨,沒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5

  • 青果的功效與作用,常吃青果可助孩子骨骼發育

    青果它含有豐富的鈣,可以幫助孩子的骨骼發育,如果經常食用,人體內有足夠的鈣與脂肪酸和膽汁酸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排出體外,從而降低對腸道的致癌作用,1,青果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清 ......

    江門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泰来县| 福建省| 衡东县| 日喀则市| 盐城市| 济源市| 石狮市| 广丰县| 巍山| 全南县| 麻阳| 郧西县| 泽普县| 太保市| 海口市| 镇雄县| 赤峰市| 青冈县| 睢宁县| 德惠市| 宝丰县| 凤凰县| 都江堰市| 抚顺县| 乌审旗| 五峰| 台江县| 加查县| 郁南县| 凤山县| 福安市| 博客| 百色市| 鄂伦春自治旗| 景洪市| 定陶县| 尼勒克县| 东安县| 秦皇岛市|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