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商朝都城朝歌在如今的河南淇縣,朝歌還有著另外兩個名字,一個叫做沫鄉,一個叫做沫邑,朝歌在商朝的晚期作為都城。大多都是唐代的古都,如果年代更為久遠的話,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古都朝歌的遺址,如今也是真實存在的,那么具體在哪座城市呢,朝歌的前身是武丁城,武丁城的前身是沬都。
1、朝歌是現在的哪里?
我國的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文化也十分燦爛,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千年,可是在如今很多座城市當中都能找到歷史的影子,至今還存在著不少歷史古都遺址,例如洛陽,西安,開封,南京等等。大多都是唐代的古都,如果年代更為久遠的話,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古都朝歌的遺址,如今也是真實存在的,那么具體在哪座城市呢?曾經的商朝都城朝歌在如今的河南淇縣,朝歌還有著另外兩個名字,一個叫做沫鄉,一個叫做沫邑,朝歌在商朝的晚期作為都城,
淇縣是位于河南省鶴壁市的一個下轄縣,是一座遠近聞名的中原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的文化很燦爛,也是眾多姓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旅游資源也比較豐富,非常適合大家來游玩,那么具體都有哪些景點呢?商紂王陵,紂王的墓位于淇縣城東淇河旁邊,該景點也是河南省的一個文物保護單位,在歷史上,紂王與周武王大戰失敗之后,在鹿臺自焚,周武王比較仁義,將紂王葬在了這里,據說在紂王墓的附近還有妲己墓,
淇縣的云夢山也是一個好去處,這是一個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云夢山屬于太行山脈,自然環境很不錯,同時這里還是一個求學勝地,鬼谷子,孫臏,蘇秦都在這里求學過,整個地方文化氛圍也很濃厚,適合帶上小孩來參觀。淇縣中的淇園也相當不錯,這是我國第一座王家園林,具有著很獨特意義,是一個踏青散步好去處,淇園的景色很美,不少文人墨客都在這里留下了詩詞,如果感興趣的可以來這里參觀游玩,
2、商朝都城在哪里?
《封神演義》第一回,成湯滅夏,即位為天子,都于亳(讀音bó)。這個亳是西亳,被認為在今河南偃師,然而紂王即位后,都城卻在朝歌(zhaoge,今河南鶴壁),這是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還是紂王即位后遷都了呢?其實都不是。作者行文并無矛盾,紂王也沒遷都,亳與朝歌并不是同一個地方,商朝的確遷都了,但并非紂王,而是另有其人。
一、商人善遷商人善遷,就是指商朝對于遷都似乎有種迷之愛好,從商人始祖契,到成湯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而有八次遷徙,相當于每一代都要來一次全族大搬家。除了最后一次,成湯定居的南亳有地可考之外,其余七次都不可考,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寫過,成湯時期也有三次遷都,雖然三次遷徙的地方都以“亳”命名,但確實是三個不同的地方:亳有三處,分別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為湯即位為商部落首領時所居,有說即今商丘高辛鎮;北亳為成湯伐夏之前、會盟諸侯之地,有說即今商丘蒙縣;西亳為湯推翻夏朝統治之后、定都之地,有說即今偃師。
二、不省心的祖宗請大家先記住商朝世系,不然可能會被那些名字搞昏頭:成湯、【太丁(未立而卒)、外丙(立二年)、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紂王),自成湯傳到第十代中丁的時候,又開始了遷都。
《史記·殷本紀》云,“帝中丁遷于隞”,這個“隞”在《竹書紀年》中作“囂”,當然它并不是念成囂張的“xiao“,而是念作“ao”,《帝王世紀》說“中丁徙囂,或曰隞,今河南敖倉是也”,所以兩個字都代表同一個地方,隞都在哪里呢,據《古本竹書紀年譯注》,一般被認為在今河南鄭州市區之內。中丁死后,依次繼位的是外壬和河亶甲(二人皆為中丁之弟),外壬倒在隞地住的挺好,河亶甲住不慣,又開始了遷都,
這次是遷到相都。相,被認為是今河南內黃,近年網絡上廣受歡迎的武悼天王冉閔便是內黃人,河亶甲的兒子祖乙即位后,又遷都到邢(《史記·殷本紀》),《尚書》說“祖乙圯于耿”,也是以“耿”為都城之意,《竹書紀年》說祖乙“居庇(以庇為都”),據《古本竹書紀年譯注》,說“耿”與“邢”實為一地,古音是一個字的不同發音;而庇,一般被認為是在商丘永城的新橋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