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鄭州市為中心,中原城市群包括。漢人在回憶追思在北方故鄉的過程中出現了“中原淪沒”、“中原亂離”、“中原覆沒”、“死亡漫于中原”、“中原喪亂”、“中原大亂”、“克復中原”等大量含的“中原”的詞匯,這此詞匯廣泛出現在晉朝的書藉內,傾注了人們心中的中原情結。
1、河南為什么稱中原?
中原,歷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陜西省及山東省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有學者認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為史書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都在山西南部,后來中原所指范圍逐步擴大,廣義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2000多年前,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中原是“北起并州上黨,西屆司州弘農,東達揚州淮南,中至新蔡、安豐。”這個范圍主要是現在的河南,還包括山西南部,江蘇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數地方,
由于古時中華國土并沒有現在這么大,主要集中在現在的河南、陜西、陜西、安徽、山東等黃河兩岸,對于長江以南中原人也就是古代人稱為蠻;長城以北稱為夷,這也就是蠻夷的由來。古中原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古代大圣孔子、老子都是出自此處,中華祖先炎黃二帝也是在此,從地理位置來看現在的河南正是古中原的中心。(編輯施尚景),
2、中原城市群都包括哪些城市?
我國中部地區將規劃的四大城市群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帶四大城市群。東部沿海地區原有的四個城市群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唐和遼中南城市群,推動了中國的新型城市化進程,進入城市群引領著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原城市群”并不是2017年提出的,而是在2008年8月召開的“第五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談判會”上,河南曾經發表過《中原城市群開放宣言》。
只有河南省的9個行政市參加,為中原城市群整理了構想,當時確立的“一級(鄭開封新區)兩周(從以鄭州為中心的30小時城際高速軌道到周邊的8個省轄市),以鄭州為中心1小時到達外圍9市)的三層(核心層是鄭開封新區,繁密層是30小時范圍圈,輻射層是1小時范圍圈)”的規劃,為現在的“中原城市群”奠定了基礎。17年初發表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在結構上更廣泛,力量更大,將“中原城市群”提高到了國家戰略,
城市群范圍原在河南省內,冀南、魯西、皖北及晉西南地區增加,原不到20個城市增加到30個。另外,各區域有具體的功能區分,所以這里不進行具體的展開,以鄭州市為中心,中原城市群包括: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臺、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
3、中原本來是陜西關中平原的簡稱,為什么現在中原變成了河南?
首先這個命題本來就是個偽命題,是偷梁換柱的概念,中原這個概念在古時候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區域概念,沒有具體的范圍與界限,它即不是專指河南,也不是專指關中,它是一個籠統的地域、文化概念,大致范圍就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是指黃河文明圈,即商朝周朝文化區域范圍內。首先“中原”剛開始不是一個具體的地理概念“中原”一詞剛開始它不是指具體的某個地方,而是指原野的中間,“中原逐鹿”這個成浯也是指追逐原野上的鹿,
商朝時期為區分自己與周邊民族,把四周稱為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后來周朝繼承了這一理念,并通過禮法對這一理念進一步強化,認為周朝統治區域內(含各諸侯國)是天下之中,四周則是蠻夷,后來“中原”概念又拓展到文化領域,認為周文明發達,周人舉姿有禮,作事有規矩,住的是城池,而且有文字,懂得恥辱,而周以外的四周部落則是未開化的野人,沒有文字,茹毛飲血,不知羞恥,住的是帳篷,父母子女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