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宋爭奪洛陽,洛陽陷入第五次戰火北宋時洛陽作為西京雖不及東京汴梁繁華,但也比較繁榮。公元189年時西涼梟雄董卓奉大將軍何進之命進入洛陽,他剛一掌握了朝政大權,立刻暴露出了豺狼的本性,9年史思明又把安慶緒給殺了,第二次攻破洛陽,北宋未年金兵入侵南下,西路軍兩入洛陽,洛陽再次陷入戰火。
1、洛陽一商務樓起大火,火舌直穿透樓頂,你怎么看?
近一段時間,洛陽火如盛夏,有此起彼伏的感覺。也許是網絡原因,有個風吹草動,立馬世界人共知,這就顯得尤為重要,消防沒有死角,且亦重任在肩!消防不容忽視,各個個人,單位以及公司,還有相關物業,應該建立,消防共管理極致,努力做到家喻戶曉啊,一有火情,當即可組織。應季處理救火,不能袖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2、董卓燒的洛陽是不是現在的洛陽?
董卓燒的洛陽不是現在的洛陽。如果你從洛陽城區坐公交車到白馬寺,就會在路上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漢魏故城遺址”,這里才是董卓燒的那個洛陽,現在的洛陽城建立在隋唐洛陽城的遺址之上,該城于隋煬帝大業二年,由楊素、宇文愷等人建造,是為大隋帝國的東都。隨著王朝疆域擴展,中央政府需要加強對北齊、南陳故地的控制,長安位置過于偏西,又有三門峽的砥柱之險,不是很方便,
在洛陽建都,有利于完成這項政治任務。不久,隋煬帝又下令開鑿大運河,永濟渠和通濟渠的交點就是洛陽,河水穿城而過,將各地的物資匯集于此,也有利于把軍隊調往全國各地,而東北方向的漢魏洛陽城,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讓位于新的城區。雖然在那里,也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多個王朝的記憶,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3、東漢末年,董卓火燒洛陽,除此之外洛陽還遭受過哪些苦難呢?
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有“五千年文明看洛陽、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之稱,被稱為“十三朝古都”,自周公營建洛陽城開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建城史。但是,隨著朝代的更替洛陽多次經歷戰火焚毀,隨后又多次重建,故而才留下當今的五大都城遺址,在洛陽經歷的無數次戰爭中,大規模的戰火焚毀共七次。東漢未年董卓第一次燒毀千年洛陽城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在河洛盆地的嵩山附近建立新都,以便召示天下,但是周武王還來不及建便死了,后來周公在洛河北岸的澗河瀍河之間營建新都洛邑,
新都建成后,周成王到洛陽新都登基就典,分封七十一諸侯,接受諸侯朝拜,然后開啟“成康之治”,成就大周八百年天下。洛陽建成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豐鎬被稱為宗周,洛陽被稱為成周,周幽王失政后,太子臼引狼入室,豐鎬被犬戎攻破,宗周滅亡,周平王為躲避犬戎侵襲,東遷洛陽,被稱為東周。五百年后秦莊襄王滅東周,將洛陽封給權相呂布韋作屬地,
西漢建立后定洛陽為國都,三個月后聽婁敬建議決定遷都關中,兩年后蕭何在渭水北岸建成長安城,劉邦遷都長安,洛陽則定為西漢東都。王莽篡漢后農民起義暴發,更始帝劉玄在洛陽登基為帝,建立更始政權,更始滅,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公元189年時西涼梟雄董卓奉大將軍何進之命進入洛陽,他剛一掌握了朝政大權,立刻暴露出了豺狼的本性,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自稱相國獨攬朝綱。天下諸侯自然人心不服,因此公推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向西進軍討伐董卓,董卓不敢與關東軍抗衡,因此挾持漢獻帝西走長安,并把洛陽周圍百萬人口遷往關中,臨走之前,董卓放了一把大火,千年繁華的古都洛陽因此淪為一片廢墟。西晉未年,匈奴人劉聰第二次燒毀魏晉洛陽城曹丕代漢建魏后從許昌遷都洛陽,到魏明帝曹叡時重修洛陽各大宮殿,西晉代魏后仍舊定都洛陽,
然而晉室腐敗奢侈,皇后賈南風亂政引來“八王之亂”,最終召來“五胡亂華”。公元311年,匈奴貴族的劉淵之子劉聰率領大軍攻破洛陽城,殺害了晉朝官民三萬多人,并且擄掠了晉懷帝司馬熾,在洛陽城搶劫三個月,最終又放了一把大火,洛陽城再次化為灰燼,東魏大將高歡遷都鄴城后,第三次拆毀洛陽城北魏孝文帝為實施漢化改革,由大同遷都洛陽,對洛陽實施了重建,著名的銅駝大街成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