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保定市西北21公里的滿城縣靈山。這是西漢中山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婉的墓。它是中國最完整和最大的洞穴宮殿。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皇帝劉啟的兒子,東吳皇帝的哥哥。他死于丁原四年(公元前113年)二月,作為中山的第一任國王,他統(tǒng)治了42年。劉勝墓和竇萬墓都是依山而建的。陵墓和墓室是在山上雕刻成弧形的,但兩座陵墓的布局相似。
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發(fā)掘中還出土了一萬多種文物。其中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4000余件,各種銅燈19件,其中長辛宮燈、措金博山爐最為珍貴。在全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劉勝和竇綰的兩套金玉衣服。劉勝金縷玉衣長1.88米,用玉2498塊,金線約1100克。竇萬玉衣長1.72米,玉2160塊,金線約600克。
5、 滿城漢墓的崖墓是怎樣的?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1.5公里處,有一座多石少土的小山丘。這座山是無名的。不知什么原因,據(jù)說這座山是古代皇帝的陵墓,所以叫“靈山”。靈山是一座孤山,西鄰寶陽山,北與大婁山、玉山相對,東南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靈山本身由三座山峰組成,主峰及其后面的山丘稱為龍騰大帳,左右兩座山峰稱為龍騰白虎。站在山腳下,從東到西,三座山峰看起來像一把太師椅,主峰為背,青龍和白虎為兩邊的扶手,正對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古人迷信,認為葬在一個好的地方,可以保佑子孫后代的繁榮昌盛。
靈山周邊村落眾多,東南山腳下有北陵山村、南陵山村。據(jù)當?shù)厝苏f,這兩個村子原本是一個叫靈山的村子,后來因為人口增加,分成了兩個村子。靈山東南2000米還有一個守陵村,也與靈山墓有關。古代皇帝和王子的墳墓往往由專門的監(jiān)護人管理和照顧。由于墓地廣闊,往往有數(shù)百人保護陵墓。守陵村應該是當時守陵人居住的村落。這個村子的村民還代代相傳:他們的祖先給人看墳墓。
6、 滿城漢墓有多少寶藏?滿城漢墓不僅墓葬規(guī)模巨大,隨葬品也非常豐富。特別是在劉勝的墓中,除了墓道之外,每個墓中都放置了大量的陪葬品。隧道和南耳房里有6輛多功能車,16匹馬,11條狗,1只鹿。北耳房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種類和數(shù)量都很大。有些陶器最初裝有酒、谷物、魚等。中室也有許多隨葬品,主要是青銅、鐵器和陶器;房間里還有兩個窗簾,棺材、棺木和許多貴重物品存放在里屋,死者穿的金玉衣服保存完好。
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種類和數(shù)量很多,有些不僅造型優(yōu)美,裝飾華麗,而且設計巧妙,鑄造精美。它們是漢代青銅器中罕見的藝術珍品。如竇萬墓出土的長辛宮燈、錯金錯銀博山爐、錯印紋壺、金銀龍紋壺、劉勝墓發(fā)現(xiàn)的金銀鑲胸釘紋壺等最為突出。長信宮燈,為宮女,跪捧燈形,滿金。整個燈可分為頭、體、右臂、燈座、燈板、燈罩六個部分,分別鑄造,再組合成一個整體。
7、 滿城漢墓的中國之最滿城漢墓中的文物還創(chuàng)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四枚金針、五枚銀針、一個“藥盆”、一個銀小漏斗、一個銅藥勺、一個劑量和一把銅手術刀等。,構成了西漢時期質地最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醫(yī)療器械;計時器銅漏壺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早的古代天文神器。由石磨和大銅斗組成的銅石復合磨,是目前國內見到的年代最早、設計科學、構思奇妙的最大銅石復合紋加工工具。
8、大漢史詩—— 滿城漢墓平地起雷,沉睡了近2500年的寶藏,終于在1968年醒來。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的山野陵,這里埋葬著西漢中山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婉。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是“繼中山王劉勝之后,韓晶的曾孫,姓劉備,名玄德。昔劉勝之子劉振,漢武帝時居涿鹿侯婷,后因鍍金失位,故留此枝于涿縣。柳雄,宣德祖之父,李卡斯。”鐘山王靜是誰?
據(jù)《史記》記載,劉勝好色,有120多個兒子和親戚。他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認為王公們應該在同一天聽音樂,享受歌舞之美,可以說是個庸人。但他墓中的一件陪葬品卻讓世人終生難忘。我以為只有小說里才會提到的金縷玉衣,在靖王墓發(fā)掘后,揭開了它在世人面前的面紗。關于金縷玉衣,一直有個傳說,“金縷玉衣,飾以玉簾,山中精英,封其九招,骨可同玉。”
9、 滿城漢墓寫作文1。約滿城漢墓秋風悄悄地把枯葉像蝴蝶翅膀一樣從枝頭摘下,就像大海載著一艘帆弱的瘦船,漂流蕩漾。雨聲滴答,伴隨著金鈴子在草地上悠揚的歌聲,演奏著華爾茲。秋風與落葉共舞,緩慢而輕柔地將落葉放在潮濕的大地上。像母親一樣,她不想打擾熟睡的孩子的夢。秋風悄然綻放,盜匪看著剪彩公主走得沒有一絲生機。
它們終將歸于塵土。同時,曇花釋放了花瓣,露出了嬌嫩的雄蕊,無憂無慮開放的米蘭和夜來香,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散發(fā)出一股清涼的甜味,為靜謐的秋夜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色彩。他們無法介入,這是落葉歸根注定的結局,他們只能袖手旁觀,葉子離開樹,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也許只有大自然能給出答案。我們只能感嘆:我們想說,但我們想說,卻是一個涼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