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那東吳的陰謀肯定破產,荊州也很難會失守。諸葛亮有權按排去守荊州的人選嗎,有諸葛亮在,荊州的軍政大權肯定是有諸葛亮做主,關羽就得按照諸葛亮的部署來行事,荊州絕對不會丟,那么結局就大不一樣,如果說諸葛亮主政荊州,他絕對不會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北上伐魏,及時時機成熟了,諸葛亮肯定還是會讓關羽引軍北上,自己坐鎮荊州,一來可以為關羽提供戰略保障,而來可以守住荊州防止東吳的進攻。
1、關羽大意失荊州,諸葛亮為何不讓趙云守荊州?
應:這種答題純是胡扯,趙云夠格嗎?諸葛亮有權按排去守荊州的人選嗎?劉備干什么的,劉備才是一家之主,諸葛亮只能提建議而決定權在劉備手上不在諸葛亮,而趙云地位低于魏延,獨擋一面趙云不夠格,趙云一輩子也沒真正掛個主帥,更何況荊州非同一般,非關羽莫屬,關羽的地位漢壽亭侯,高于諸葛亮,又是隨劉備一同起家的二當家,劉備沒有像孫權授尚方寶劍給周瑜一樣,關羽的走向諸葛亮敢作主嗎?而趙云就不在主帥的地位上,諸葛亮當然不會選趙云,即使選趙云也不是諸葛亮能說了算的。
2、如果諸葛亮和關羽一起守荊州,能守得住嗎?
自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劉備趁機擴大地盤,占領了荊襄五郡,為以后奪取西川益州北部漢中奠定基礎,反觀孫權雖把曹操趕跑,消除潛在危機,卻被劉備占了大便宜,心中不快。都督周瑜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心生怨隙梁子結下了,總找機會索要荊州之地,有荊州為跳板,劉備先后收取西川定都成都,后又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實力形成三足鼎立,攻防有序。
攻城掠地之后必得有主將鎮守,當年張飛智取益州,因此益州由張飛統領,漢中魏延鎮守,而荊州是西蜀門戶,自然由關羽坐鎮最為合適。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掂記,孫權為奪回荊州時刻不曾放棄,利用關羽性格弱點展開一系列奉承討好瞞天過海姻親結盟為幌子手段,窺視關羽麻痹大意之隙白衣渡江偷襲得手。如果說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那東吳的陰謀肯定破產,荊州也很難會失守,
3、諸葛亮知道關羽的性格,為什么還讓關羽去荊州?
故事是編的,作家編的巧而人看不出多少破綻。《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夜觀天星,觀北方有行星明亮故料定天不滅曹,就讓關云長去做了這番人情,故事還沒完一一一關云長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犯了軍令。只因是關二爺死罪以免,法刑上身,幾十軍棍打的皮開肉綻,張飛爬在了關云長的身上替受刑者減輕了痛苦。事后關云長宴請了張飛,關云長說:三弟啊,古城相會不是二哥的刀快,險些被蔡楊所殺。
那時誤會你了,放走曹操,軍師治罪張飛吃酒多了,向關羽道謙,都是魯莽的話,其實中了它人之計,劉備心里最清楚。后來劉備勢力,地盤壯大,荊州不讓關羽鎮守獨當一面非它人能勝其任,荊州王是劉備的主意,與諸葛亮可能無關。關羽荊州出事,從劉備的哭聲中辯出側隱,只于祥情那個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勝仗,總有敗的時候。蜀國有時候軍機大事由不得諸葛亮的,比如大報仇劉備以一孤行,
4、諸葛亮交待關羽聯吳抗魏,結果關羽被孫吳偷襲而失了荊州。諸葛亮是否要承擔責任呢?
諸葛亮交待關羽聯吳抗魏這個是《三國演義》里的說法了,按照《三國志》記載,劉備任命關羽為“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劉備率軍入川的時候命“亮與關羽鎮荊州”,后來和劉璋作戰時,“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惟關羽留鎮荊州”。這里并沒有提到諸葛亮交待關羽聯吳抗魏,而且從行政上兩個人也沒有隸屬關系,是同級關系,
諸葛亮入川以后,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期間,主要的工作也是負責后勤,并未參與戰略決策。在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亮以軍師將軍排名在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之前,但是從漢代官制上來說,兩個都是雜號將軍,還是屬于同一級別,因此諸葛亮不可能對關羽的決策做出實質性的指導意見,自然也和關羽的失敗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了,關羽失敗首要責任還是自己過于大意,其次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第三是劉備沒有及時調整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