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個中等城市,淮河邊,雨水充足,小巧玲瓏。我是土生土長的蚌埠人,非常熱愛這片土地,首先是人,蚌埠人勤勞善良,敢闖敢干,世界各地都有蚌埠人的風采,蚌埠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房地產占比城市經濟較大,因此房價和居民收入比起來,是不相匹配的,蚌埠普遍居民工資較低,但是房價虛高,不利于外來人員的創業定居。
1、在蚌埠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蚌埠是個中等城市,淮河邊,雨水充足,小巧玲瓏。屬南北交匯,剛來蚌埠挺新鮮。農貿市場中男男女女做小買賣的多,但蚌埠人把做大小買賣都叫“做生意",把“好、行"之類的回答詞說成“管"。把“說話"叫“講話",但有一些詞語永遠變不了,這大概是水土原因。比如音“林"“玲"不分,絕大部分都把“林"音讀“玲"音。而且從不會說“兒"化音,
如老頭(兒)、小孩(兒)、小狗(兒)等。對于“我"和“咱"的口語統統用“我”和“俺",極少用“咱",就算共同的稱謂也是這樣。如倆親姐妹說話,滿可以說“明天把咱媽接過來吃火鍋",但不這么說,非用“我"或“俺"稱謂,好象她倆不是一個媽感覺,蚌埠人趕新潮。常有“小上海"、“小香港"之美稱,所以穿著講究,也很時髦。
在吃方面,蚌埠人很會吃。所以只要有新鮮的美食,都會去嘗鮮,也就是說,大街小巷,飯店小吃都非常火爆。原來的老螞蝦街,可是熱鬧非凡,遠近聞名,從中午一直忙到次日天亮。現在蚌埠建設的很有氣魄,樓房林立,道路寬闊,風景宜人,景區優美,雖工資不算高,但滿足感很強。吃穿決不比其它城市差,特別是退休人員,很會找樂子。
2、蚌埠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的皖北地區,下轄四區三縣,面積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區13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380萬,其中市區人口100萬多一點,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中其中有一篇介紹因鐵路而發展出的城市中,有談及鄭州和蚌埠。記得以前中學教科書中也有著類似的介紹,直接說明了蚌埠市一個鐵路交通城市,蚌埠的歷史并不悠久,原為安徽省鳳陽府(縣)下轄一村級地區,后由于晚清津浦鐵路的開通,使得蚌埠在民國時期一舉成為了安徽省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因抗日戰爭爆發,設市計劃擱淺,后在抗日戰爭結束,于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在第一財經發布的城市分級名單中,蚌埠被劃為中國三線城市(弱)的行列,總體來說蚌埠目前的發展水平比較一般,雖然定位是皖北中心城市,但是論GDP,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等等數據開看,都不是很理想,雖然如此,但蚌埠的基礎條件是比較好的,城市框架比較大,建成區位居安徽第三;鐵路公路便利,交通通達率全省第一;軍事和高等院校也很多,高校6所,軍校4所;雖然近十年來,省級十數家科研單位都遷往省會合肥,但是目前中央、省直駐蚌單位依然很多,比如淮委、40所、41所、214所、工業設計一院分院、國家玻璃研究院等等,位居全省第二。
目前蚌埠還是國家級文明城市,總體上城建和環境衛生是比較好的,城市綠化率比較高,市區大大小小的公園非常多,除了到處的街角公園外,其中淮上區的濱淮公園、禹會區的張公山公園、龍子湖區的龍子湖公園、蚌山區的珠園和南山公園,規模都比較大,但是蚌埠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房地產占比城市經濟較大,因此房價和居民收入比起來,是不相匹配的,蚌埠普遍居民工資較低,但是房價虛高,不利于外來人員的創業定居。
3、蚌埠是幾線城市,未來潛力如何?
蚌埠市是屬于4線城市吧!我覺得,我是土生土長的蚌埠人,非常熱愛這片土地。這里山水秀美,人杰地靈,交通便利,為何發展如此滯后呢?你看,我們的地理位置,沿海開放沒我們,西部大開發沒我們,長三角騰飛沒我們,就和安徽省內的城市去比較我們的優勢在哪里?能和黃山比美?能和巢湖比水?值得驕傲的就是比相近的淮南市發展的好一些,這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