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方城燴面的來源則能從側面證實一下燴面的由來。其中,在蕭記燴面的記載上,創始人蕭洪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面的師傅,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現在,我做出來的燴面胚子,不但喜歡吃燴面,有時我還會用筋道的燴面胚子做“油潑燴面”、“燴撈面”等,也一樣很好吃。
1、河南燴面片怎么做才勁道耐煮?
大家好我是廚房里的面點師,也是一名在酒店工作了十多年的面點師,現在一家四星級溫泉度假村擔任面點主管一職,今天我就把本人的河南燴面片的配方和做法分享給大家高筋面粉一斤,鹽10克,雞蛋一個,水五兩左右,堿一克制作過程:把堿水和鹽加入溫水化開備用把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化開的堿鹽水和雞蛋,然后加入水和成面團,然后揉勻,醒十分鐘,再次揉面然后再次醒半個小時下劑子(150克)然后搟成橢圓形長片(在長片中間壓一下)然后放入放盤中抹油,封上保鮮膜醒四個小時以上,然后拿出來用手抻長下鍋即可小貼士:(1)面里放入堿可以增加面的韌性,面多揉多醒幾次也可以增加面的延伸性(2)上面寫的做法是手工做法,現在寫個酒店做法把和好的面團放入壓面機中反復壓面,壓光,壓勻,然后壓成薄片卷起來下劑子(150克)然后搟成橢圓形面片,然后在中間壓一下(主要是為了讓面好撕)然后放放盤中抹油,醒四個小時以上即可。
2、河南燴面是哪里流傳過來的?
關于河南燴面的發源,有一個傳說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相關,但這類傳說太多了(比如最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最后都被證明是假的,目前已經很難考證,因為相關歷史文獻中并無記載,但我們從河南最著名的兩個燴面發源地卻能找到相關一些資料。一個是鄭州,一個是方城,從鄭州來講,最著名的非合記、蕭記莫屬。其中,在蕭記燴面的記載上,創始人蕭洪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面的師傅,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
而合記燴面則講述了其傳奇色彩。據說是合記老板在抗日戰爭時期開店,一天八路軍來面館吃面,恰逢日軍飛機來轟炸,在躲避轟炸過后,面就涼了,老板靈機一動,將涼面投入沸滾的羊肉湯里面稍煮片刻,盛起,吃之令抗日將士大悅,老板始知,用羊肉湯來燴面,其境甚佳。于是,合記燴面就誕生了,因此河南燴面還有一個名稱叫抗日面。
從上面兩個記載來看,燴面應該是近代的做法,特別是鄭州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在設立省會之前在全國基本是沒有什么名氣的,而下面方城燴面的來源則能從側面證實一下燴面的由來。它也是講述了日本人侵華期間,一飯店的倆年輕人被炸掉的房屋掩面,其中一個醒來后餓的不行,正好他們被炸的地方是飯店廚房,高湯、羊肉、粉條、木耳、金針還有鵪鶉蛋都有,于是就著沒炸掉的鍋臺做了一頓飯充饑,
而當地文獻也記載了方城在上世紀39年至40年被日軍轟炸的歷史。民國三十四年秋八月,日本投降,在方城縣全城歡慶的煙花里,在孔廟的舊街上碗香居的原處,一家飯鋪隆重開業,紅綢繞邊的黑底金字匾額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方城燴面!大門上一幅對聯寫得好,上聯是:一碗飯饃菜湯齊全;下聯是:全國人老中青喜歡;橫批:日本滾蛋!綜合來看,由于河南沒有知名的菜系,加上與其說是河南燴面,倒不如說是鄭州或者方城燴面更恰當些,因此這道面應該是一種以前底層生活居民的用餐,從其配料來看更像是過節時改善生活時吃的,因此起源已經很難探究,倒是兩個關于抗日的傳說給這道面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3、河南燴面怎么和面會更勁道?
想要“燴面”面條“更勁道”,用“優質高筋面粉”最好,燴面,是一種集“葷、素、湯、菜、面”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是人們愛吃的“中國十大面條之一”,也是河南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大眾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做。在河南境內,每個城市都有當地特色的燴面館,想做出好吃的燴面,一定要用“優質高筋面粉”自己和面制作燴面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