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富春山居圖》元代: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歲歸富春時為無用禪師作,三年而成。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秋初的景色。開卷描繪坡岸水色、遠山隱約,接著是連綿起伏、群峰爭奇的山巒,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則高峰突起、遠岫渺茫。山間叢林茂密,點綴村舍、茅亭,水上則有漁人垂釣,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層次分明。
全卷用墨淡雅,僅在山石上染了一層極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遠山及江邊波影,只有點苔、點葉時用了濃墨。
3、《溪山行旅圖》宋代:范寬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細如弦絲的瀑布一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回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4、《溪山圖》元代:黃公望
《溪山圖》真跡卻是一件保存相當完整的佳構,1347年作。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輕松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5、《踏歌圖》宋代:馬遠
《踏歌圖》絹本淡設色縱191.8厘米橫11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遠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一角山”的特點。
6、晉代 顧愷之《廬山圖》
廬山圖是東晉顧愷之畫作。以藝術形式形象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該作品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幅山水畫 ,對后世山水畫的創作影響極大。
7、隋代 展子虔《游春圖》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8、五代 董源《瀟湘圖》
《瀟湘圖》是五代南唐董源創作的設色絹本山水畫,該作品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稙t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9、五代 荊浩《匡廬圖》
五代荊浩匡廬圖是中國古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作者荊浩?!翱飶]”即廬山,又名匡山,傳說殷周時期匡裕結廬隱居于此。
10、唐代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游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于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
11、《關山行旅圖》 。本幅署款“靜庵”,無年款,從趨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斷,當作于戴進晚年的天順年間。
9. 山水畫圖片大全高清圖片欣賞
中國古代山水畫不講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說不太在意畫得逼不逼真,而是講究畫的神韻意境,以簡潔飄逸的筆法給欣賞者帶去精神上的享受。
第一、奇 中國古代畫論中既強調多樣性又強調統一性
多樣性即反對平鋪直敘,反對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訣》:"千巖萬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獻)層巒但起伏崢嶸而各異"。同時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變化,要有強烈的比照。"既追險絕,復歸平正。"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通常不畫缺少對比的平原景色,總是喜歡表示地形地貌對照強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關山行旅圖 關仝,五代宋初長安人。早年師荊浩,后又師唐代名家王維、畢宏等,有出藍之譽。喜作宏偉山勢,求意境。
第二、遠 具體說就是散點透視。 中國宋代的山水畫家王微說:"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則提出山水畫的“三遠”表現法。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不采用西方那種平視靜觀構圖“所見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采取了視點活動的“三遠”表現法。這種體現法與古代的走馬燈或今天電影表現手法中的"搖"相似。所以中國畫的畫幅,若不是縱長的條幅(scroll)立軸就是橫長的橫卷?;蛘哒f一幅中國山水畫中,不論是以高遠、深遠、平遠中的哪一“遠”為主,但都結合以其他的二“遠”,總之是追求一個“遠”字,打破了光陰和時間的限制。
10. 山水畫圖片大全高清圖片
九九艷陽天 湖光山色。
卡紙水墨。
林泉鳴虎。
煙云疊嶂。
云嶺探幽。
小橋流水人家。
流云飛瀑。
云龍出谷。
山高水窄。
雨后百泉響。
來去白云間。
夜幕臨江藾無聲。
江灣余暉。
江邊白樺。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騰蜂起。
碧水長流??
11. 山水風景畫高清圖片
1、《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 紀昀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譯文:
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參差不齊的樹影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頭。
2、《題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
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