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水畫圖片大全最美山水風景視頻
1、青綠山水(金碧山水)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
2、水墨山水(墨筆山水)就是純用水墨不設顏色的山水畫體。相傳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兩代有所發展。作畫講究立意雋永,氣韻生動,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技法。其筆法糸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于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其墨法糸于墨的濃淡干濕。潑破積烘為主導,有“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長于體積和氣韻的珍現。在理論上強調有筆有墨,筆墨結合,以求達到變化超妙的境界。
3、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淺絳(jiàng)山水,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4、小青綠山水小青綠山水要求用色薄、透明、潤澤。作畫時先用墨線勾出山的輪廓、脈絡,然后皴出山石的起伏轉折,在山根處略以淡墨混染,分出凹凸明暗,然后用淺綠、花青,染山的明亮部分,待淺綠(草綠)、花青干后,再調好石綠、石青分次罩染在上面,所用石色宜薄而潤,最后用草綠、花青提注山石的輪廓和明暗面,以達到鮮澤厚潤的效果。
5、沒骨山水沒骨山水是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大塊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繪物景。
2. 畫畫山水風景圖片大全簡單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其畫作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
黃賓虹(1865-1955),近現代畫家、學者。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并進,他的現代山水畫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張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號它山,遼寧黑山人;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漫畫家、壁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曾擔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壁畫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黃賓虹研究會會長、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院長、《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顧問等職務。
石魯(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當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四川仁壽人。早年就學于成都東方美專,1940年赴延安入陜北公學院,從事版畫創作,后專攻中國畫。
1959年創作《轉戰陜北》,名聲日隆。后與趙望云創立長安畫派。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早期畫風偏于寫實,用筆堅實謹嚴,多畫革命題材;后期畫風奇崛勁健,常以華山、荷花為題,筆力縱恣雄豪。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陜西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等職。著有《石魯學畫錄》、電影劇本《暴風中的雄鷹》等。
吳冠中是當代中國具有國際聲譽的杰出中國流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本書為他的散文隨筆集作。吳冠中的畫綜合了西畫與中國畫之精髓,用筆簡練,后期作品常喜以點、線造形,創自己獨解,詮釋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艱辛磨難的經歷,尋味良久……而其文章也育人,樸實無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重,布局嚴謹,氣勢如虹。侯先生擅畫大畫,自是他師法自然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多年來,侯德昌先生經常為國家重要場所作巨幅作品。1995年在西山創作《山永壽松長青》巨幅山水畫期間,除了寫字畫畫,就到玉泉山、櫻桃溝、香山公園去畫古松,凝思靜觀,深信唯有看松入骨髓,才可得松之真,進而步入心手相印的境地;1998年為中央軍委創作《長城雄關》收集素材,從黃崖關到司馬臺,從古北口到慕田峪、八達嶺長城。每日早出晚歸,不畏辛苦,歷時半月有余,面對雄偉長城、崇山峻嶺、蒼松古柏、潺潺溪流、日日臨寫,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