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古代有很多稱呼,有金陵、建康、建業、江寧、石頭城、秣陵等等。謝謝邀請,我認為紅樓夢的故事是發生在南京,南京古代又叫金陵,因此,書中的十二個女主人公又叫金陵十二釵,“金陵”是指南京;“釵”代指女性,我們有理由相信紅樓夢中的故事發生在南京。
1、金陵十二釵為什么不是京城十二釵呢?
《紅樓夢》中,對京都的描寫是含糊的,讓人覺得南京北京分不清楚,但正是在這種分不清中,卻能讓人看出一個破綻。正是因為京都又象指金陵,又象指北京,我們才能斷定其主體故事隱寫的是明朝,而非清朝,我們都知道,清朝從盛京(沈陽)遷到北京之后,一直是以北京為都城的,并且把金陵(南京)改稱為了江寧府。所以說,寫清朝的故事是不會把江寧府稱作金陵和京都的,
而明朝就不同了,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即是在南京建都,后來朱棣把首都遷移至北京,南京就變成了留都。北京叫順天府,南京叫應天府,并且在南京仍舊是六部齊全,有著一套完整的朝廷行政機構,正因為明朝初始建都于南京(金陵),作者才以〞金陵”隱指明朝,又因為明朝的實際都城在北京,作者才把京都的所在地寫得忽南忽北的含糊不清。
這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在部分上的一種表現,至于十二釵所指,是因《紅樓夢》寫的是”末世”,而在明未清初,清初顯然不能稱為末世的,只能是指明朝末年。作者是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作為明朝進入末之開端的,以此為始直至永歷十六年(1664年)南明滅亡,在這一百二十二年間選出了十二個時段或大事件,來以“十二釵”作隱寓,
2、《紅樓夢》的故事是不是在南京發生的,為何“十二釵”被稱為“金陵十二釵”?
謝謝邀請,我認為紅樓夢的故事是發生在南京,南京古代又叫金陵,因此,書中的十二個女主人公又叫金陵十二釵。原因有一下幾點:第一,曹雪芹的祖籍在遼寧遼陽一帶,自從他的六世祖曹振庸歸附滿清以來,他們家族分別居住過北京和南京,后來家族敗落,曹雪芹居住在北京西山黃葉村,而他的祖父曹寅父輩曹鏞曹頫都曾經在康熙王朝期間長期做江寧制造,而曹雪芹的青少年時期也是在南京渡過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紅樓夢中的故事發生在南京,第二,關于南京的一些古稱。南京在古代有很多稱呼,有金陵、建康、建業、江寧、石頭城、秣陵等等,而以金陵名氣最大,原因是秦始皇為了魘鎮東南之王氣而在此地埋了一對金人,故而此地被稱為金陵。說來也怪,凡是建都于此地的王朝大都很短命,比如東晉和宋齊梁陳以及明朝等等,
3、金陵十二釵是什么意思?
謝謝題主的提問。金陵十二釵是指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最優秀的十二位女性人物,“金陵”是指南京;“釵”代指女性。根據《紅樓夢》的描述,太虛幻境薄命司以十二為一組將賈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編成”正、副、又副”三冊,警幻仙子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副、又副)則又次之”。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位正冊女性名單,
金陵十二釵入選的標準有三:一曰“彼家”,她們都是賈寶玉家中的女性;二曰“擇其善者”,即聰俊靈秀、正邪兩賦而來的上、中、下三等才女;三曰“薄命”。正、副、又副的分配標準是:正冊為姑娘、小姐、奶奶;又副冊為丫頭;副冊介于二者之間,妾或類似妾的階層,按此標準,寶琴、李綺等才貌雙全、命運兩濟的貴族女子,賈府以外的女子,夏金桂、善姐兒等邪派女子不能入選副冊、又副冊,她們不在金陵十二釵之數。
據脂批探佚,《紅樓夢》結尾有警幻情榜,其主體就是金陵十二釵,但從空靈美的角度考慮,作者似乎不欲將這個名單一一坐實,所以故意留白。“金陵十二釵”名單正冊:林黛玉、薛寶釵、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副冊:香菱、薛寶琴、尤三姐、尤二姐、邢岫煙、李紋、李綺、寶蟾、寶珠、瑞珠、平兒、嬌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