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量200公里以上,按道理輕松拿下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不在話下。如果一天跑10公里多,一個月跑20次,月跑量也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在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之前,要提前二十天跑一次馬拉松配速跑,后面再換成輕松跑來放松,半馬至少跑6個以上,或者15公里至少多跑幾個,參加半程馬拉松就很容易。
1、你跑馬拉松最好成績是多少?
48歲,長跑五年,2014年因為太胖身高178,體重185斤,血壓也有點高,開始長跑,開始只能跑200米,然后每年365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堅持,五年過去了,體重減到135斤,血壓比正常人還好,當然跑步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邁步揮手都是那么的和諧。現在5公里pb18分多,10公里38分多,半馬125,全馬2小時58,繼續奔跑吧,有句話說的話,寧愿死在跑道上也不躺在病床上,加油,
2、一小時跑完10公里,八個月后可以去跑馬拉松嗎?
你好,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10公里和馬拉松沒有可比性,沒有經過系統訓練不要輕易去嘗試馬拉松,馬拉松是極限運動,跑馬拉松之前一定要系統訓練。并不是跑4個10公里那么簡單,沒有一定的耐力,以及強大的心肺功能,足夠的體能,是無法跑完馬拉松的,如果強行去跑,是會給身體帶來危害的。
你得有一套訓練計劃,從10公里練起,先打造你的有氧系統,通過長期的有氧慢跑來實現,這一訓練要達到平時總訓練量的80%。你可以平時都是10公里慢跑,而到了周末你可以加上長距離慢跑拉練,這一距離是循序漸進的,從15公里直到30 公里,肌肉是有記憶效應的,讓它逐漸適應長距離跑步。然后每周還要抽時間進行間歇跑訓練和乳酸門檻跑訓練,
間歇跑可以提高我們的配速,提高最大攝氧量以及體內清除乳酸的能力。而乳酸門檻跑可以提高我們在較高配速下長跑的能力,等你具備了跑一次30 公里可以中間不暫停,還能維持較高配速,你往往就可以駕馭馬拉松了。從10公里過渡到馬拉松,經過艱苦的努力訓練,一般人八個月應該是可以去跑馬拉松的,在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之前,要提前二十天跑一次馬拉松配速跑,后面再換成輕松跑來放松。
3、跑步快兩年了,從來沒有跑過馬拉松,現在月跑量基本二百公里,請問可以跑全馬嗎?
月跑量200公里以上,按道理輕松拿下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不在話下。但有個前提條件:半馬至少跑6個以上,或者15公里至少多跑幾個,參加半程馬拉松就很容易!30——35公里跑過2個以上完成全程馬拉松會沒有問題,如果一天跑10公里多,一個月跑20次,月跑量也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所以要參加馬拉松比賽,不能僅看跑量,必須把每次跑步距離與跑量結合起來,基礎需要堅實,在每個跑步距離階段沒有打好基礎,輕易去挑戰半馬或者全程馬拉松是很危險的,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4、50歲還可以跑馬拉松嗎?
【50歲的人跑馬拉松沒有問題的。只不過要具備一定的跑量和10㎞能力,通過針對性的跑馬訓練可以達成所愿】大家好,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它彰顯了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能把馬拉松跑下來的人沒有弱者,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她)必定也是一位好領導,好同事,好丈夫,好老婆,
因此,人生能夠跑一場馬拉松是許多跑者的夢想。而對于年齡較大的跑者們來說,這種愿望則顯得尤其的迫切,不過,馬拉松距離畢竟長達42.195㎞,如此漫長的距離,普通人是難以企及的。如果強行去跑,不僅跑不下來,還會給身體帶來難以預料的危害,更不用說上了年紀的人了。如題主所問,年齡50歲的人還能去跑馬拉松嗎?答案是在身體沒有任何的問題的前提下,
50歲的跑者有一定的跑量,通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以后去跑馬拉松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一位根本沒有跑過步的人,就不要考慮馬拉松了,如果50歲的普通大眾跑者想去跑馬拉松,首先要具備跑10㎞的能力,有了10㎞的能力,跑量達到了500㎞以上,通過為期十六周的馬拉松針對性訓練以后,是有很大概率跑完一場馬拉松的。那么,怎樣訓練呢?我們可以采取以下這套既安全,又穩妥的訓練計劃,來循序漸進地實現我們的跑馬目標(以周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