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并一直沿用至今學校和學院有什么區別,我相信你所說的區別是針對高等教育這方面來說的,現在在我們國家的大學建制中,學校的下屬是學院,也就是說學校是由學院組成的,學校(只針對大學)一般是綜合性的多學科的,學校和院校有什么區別。
“學校”一詞源于民國時期。西周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并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于今天的大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于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相信你所說的區別是針對高等教育這方面來說的,現在在我們國家的大學建制中,學校的下屬是學院,也就是說學校是由學院組成的,學校(只針對大學)一般是綜合性的多學科的。比如安徽財經大學是由文,理,工,史等七大學科組成,在學校下就下屬13個學院。這些學院都是專業集中的,比如商務學院就是有營銷,電子商務,旅管,物流管理等專業。法學院有國際法,法律等專業。還有一些直接叫**學院的,那是專科的學校剛生成本科不久的,比如蚌埠學院,他就是原來叫蚌埠職業技術學院,一般就是這么個情況
學校”一詞源于民國時期。西周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并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于今天的大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于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