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14年末人口就達706萬人,首次突破700萬大關。至今,沒有官方公布的數據,但是隨著近期二胎的放開,人口急劇上升,迎來一個人口增長小高峰,人口只會迅猛上升不會下降,至2017年末,應在730至750萬之間,濟南市各區(縣)面積與人口數據(六普)1,歷下區。
山東,又稱齊魯,簡稱魯。省府,濟南,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山東省2014年9789.43萬2015年9874.16萬2016年9946.64萬2017年10005.83萬以上均為山東省常駐人口。山東省,是中國的第二大省,僅次于廣東省,經濟是中國第三大省,僅次于廣東和江蘇。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第三,占中國的GDP總量的十分之一,
2、濟南現在常駐人口是多少?
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濟南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相差1100多米,
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充沛,被稱為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白泉,百脈泉,玉河泉,涌泉,袈裟泉以及平陰的洪范池十大泉群,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老城的四大泉群,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它北連京,津,冀,南接長三角,東西連接山東半島城市群和華中地區,是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是山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科技中心。是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京津冀與蘇滬杭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濟南市轄七個市轄區,三個縣。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縣: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濟南市各區(縣)面積與人口數據(六普)1,歷下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02面積100.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41萬人,人口密度7475.96人。2,市中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03面積280.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36萬人,人口密度2545.57人,3,槐蔭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04面積15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68萬人,人口密度3144.08人。
4,天橋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05面積258.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84萬人,人口密度2660.89人,5,歷城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12面積1303.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2.43萬人,人口密度862.27人。6,長清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13面積1208.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87萬人,人口密度478.84人,
7,章丘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14面積1721.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42萬人,人口密度618.26人。8,平陰縣:行政區劃代碼370124面積715.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17萬人,人口密度463.80人,9,濟陽縣:行政區劃代碼370125面積1097.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39萬人,人口密度472.04人。
10,商河縣:行政區劃代碼370126面積1163.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41萬人,人口密度484.96人,2013年末,濟南人口數量是699.88萬人,在臨沂(1022.1萬),濰坊(924.72萬),青島(904.62萬),菏澤(843.79萬)濟寧(824萬)之后,在山東省內人口排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