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現在滑縣的一方土早以翻價好幾倍,當然這里的發展空間不會局限于是個縣,有河南的,以及想去河南的真的有必要到此地去發現一些機遇,滑縣是我國產糧第一大縣,150萬人擁有耕地190萬畝,因位于河南省北部,所以有了“豫北糧倉”之美譽。
1、河南滑縣在哪?
滑縣位于豫北平原,歸屬安陽市管轄,是河南省直管縣,位于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安陽、鶴壁、新鄉接壤。南距鄭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53公里,西南距新鄉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21萬畝。滑縣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萬畝。滑縣縣轄12鎮(道口鎮、城關鎮、白道口鎮、留固鎮、萬古鎮、高平鎮、上官鎮、牛屯鎮、王莊鎮老店鎮、焦虎鎮、慈周寨鎮)10鄉(棗村鄉、四間房鄉、八里營鄉、趙營鄉、大寨鄉、老廟鄉、桑村鄉、瓦崗寨鄉、半坡店鄉、小鋪鄉)和新區管委會,總人口134.5萬人,常住人口114.1萬人,
城鎮化率達到22.02%。滑縣地方特產聞名遐邇,始創于清朝順治年間的道口燒雞,曾被列為宮廷御用品,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稱絕四方,數百年來享譽國內外,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滑縣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蓋因滑臺城而得名。《重修滑縣志》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為滑氏。
《元和志》云:“滑氏為壘,后人增以為城,臨河有臺,故曰滑臺城,”《水經注》曰:“舊說,滑臺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明至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
2、為什么說河南滑縣是“豫北糧倉”?
滑縣是我國產糧第一大縣,150萬人擁有耕地190萬畝,因位于河南省北部,所以有了“豫北糧倉”之美譽,滑縣夏糧與秋糧加在一起總產量達到驚人的30億斤,其中夏糧190萬畝小麥產糧近90萬噸,每畝產量900斤以上。圖為今年滑縣西坡小麥即將豐收,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滑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80萬畝、單產近500公斤、總產140萬噸以上。
其中2018年種植面積312.6萬畝,總產158.5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滑縣每年生產的糧食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個星期,夠河南人民吃兩個月。該縣是國家優質強筋小麥主產區,糧食品質也好,一次麥收時臺灣來的一名農業專家說,沒有想到你們這里的小麥長的這么整齊,像刀削一樣,我原來沒有見過這樣整齊如一的大田。多年來,滑縣的面粉直接供北京!據悉,目前,滑縣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6.55%,“互聯網 農業”正為農民種地提供全程服務,
3、合并農村是將來的趨勢嗎?現在河南滑縣有萬人村,你怎么看呢?
合并農村,或者說合村并鎮,這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絕對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只不過現在更多的是在農業大縣進行的試點,想要全面推廣合村并鎮,還需要些時日。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城鎮化建設需要繼續推進,合村并鎮就會持續推進,未來鄉村的目標是,建設美好鄉村,先進衛生規范化鄉村,讓農村人的生活更方便,所以說合并農村是將來的趨勢,這是一個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且,合村并鎮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釋放更多土地資源,以滿足我國耕地需求,解決更多的吃飯問題,站在這點上來看,合村并鎮同樣是未來的趨勢,(1)我們當地合村并鎮的試點情況。我老家在河北南部,河北河南交界處,我們縣就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人口在八年前就已經超過了100多萬,并且是個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地區,所以作為全國合村并鎮的試點地區之一,我們老家村落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合村并鎮了,到現在為止,單我們鎮已經把周邊的幾個小鎮和周邊的村子合并過來,總人口超過了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