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為“陽”,襄陽城在漢水即“襄河”以北,應名為“襄陰”,為何叫襄陽。幾十年老襄陽人一時半會還是改不掉叫自己襄樊人,縱觀襄陽一帶地勢,襄陽的北邊是漢水沖積平原,并沒有山,至于為什么叫襄陽,襄陽得名的三種說法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
1、襄陽為什么叫襄陽,不是應該叫襄陰嗎?
襄陽的這個名稱由來,還是要從“襄”字入手。否則,單以“陽”入手,就有兩種情況,我們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陽,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還是指水的情況下。討論“陰”或“陽”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漢代的應劭認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當即襄水也。”這句話出自《水經注》,根據同文其他描述,我們知道,應劭所推測之襄水,就是當今被稱為南渠的一條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圖這就產生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襄水這么小,古人為何無視緊挨著的更為波瀾壯闊的漢江(漢代稱沔水),進而以沔或漢作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懷疑應劭和酈道元的觀點。南朝陸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陽無襄水也,”(《太平寰宇記》轉引)。因為《太平寰宇記》作者宋人樂史只記這一句話,因此也無從得知路澄的其他認識,
但是《太平寰宇記》收錄了南朝另一本叫《荊州圖副》的書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荊州,始置襄陽郡,以地在襄山之陽為名”。襄陽有叫襄山的山嗎?縱觀襄陽一帶地勢,襄陽的北邊是漢水沖積平原,并沒有山,因此襄山之說也是無稽之談。由此可知,漢晉之時諸地理記載,大多是根據襄陽這個已經產生并流傳開來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據,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謬論,
那么“襄陽”的名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襄”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南朝《荊楚記》有云:“水駕山而上曰襄”。“水駕山上”這一地理意象不太容易想象,但是這個說法給我們一種啟示——“襄”字表達一種山水形勢,而非單獨指某山或者某水。看來襄字的內涵還是挺豐富的,《尚書·堯典》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此句有注云:“襄,上也;包山上陵,浩浩盛大若漫天,”在此句中,“懷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義,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環繞山陵的景象。再回到襄樊的地理環境,襄陽城緊鄰漢水,古代的漢水水量充沛,正所謂“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降雨集中,河流暴漲之時,就會在襄陽這個拐角之地形成玉帶繞山,“懷山襄陵”之景象,
2、襄陽為啥叫襄陽?你知道原因嗎?
至于為什么叫襄陽,襄陽得名的三種說法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山南水北為“陽”,襄陽城在漢水即“襄河”以北,應名為“襄陰”,為何叫襄陽?2、《荊州記》說“駕山而下謂之‘襄’”,襄陽城南峴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陽城因此而得名,
東漢應劭也這樣解釋說:襄陽“城在襄水之陽”。3、襄陽城的得名可能與牛郎織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話傳說有關,漢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漢”,在他們的心目中,漢水和天漢是一回事。西漢毛萇《詩傳》就說:“漢,天河也,”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心中不滿,蕭何勸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愿大王王漢,撫其民,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3、襄陽在全國知名度怎么樣?你是通過什么知道了襄陽?
襄陽在全國知名度大嗎?看到這個提問,心中不乏五味雜陳之感!說起襄陽知名度,不得不談歷史文化,在我看來它是一座底蘊深厚的多時代全國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陽市轄區范圍內已成為群雄逐鹿的主戰場之一,作為湖廣一帶的最高爵位的諸侯國鄧國古都,封號為公,僅次于王室。在那個時期的襄陽周邊,侯國、伯國居多,后來一度稱霸中南的楚國則是子爵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