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除了諸葛亮之外,不二人選,所以關公守荊州。荊州七郡所以圍繞著荊州發(fā)生了許多的故事,比如“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借荊州其實借的只是荊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郡南郡而已,并不是整個荊州,再比如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失的荊州其實只有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個郡而已,并不是整個荊州。
1、三國時荊州地理位置很重要,為什么諸葛軍師用關羽鎮(zhèn)守荊州,你怎么看?
關公單刀赴會,有勇威嚇東吳。對于曹操有放他一命之恩,加上曹軍,被人打怕了,聞到都嚇破膽!關公千里走單騎,在曹軍,威名傳,為什么曹軍主將,打關公,帶著棺材出征,命運定了,就是為了壯士氣,不然,未打先衰了!關公除了諸葛亮之外,不二人選,所以關公守荊州,但是作為一個將軍,更希望建功立業(yè),不想做大平官,一生打過來,打出來,自然不會坐在那里,享受,而不建功立業(yè),有機會來了,抓住機會,借勝利之威,一舉滅了曹軍,結果東吳不厚道,盟友背后插刀,怎么樣,一個人對戰(zhàn)有信心,兩個人還有信心嗎?而且是偷襲的,被人堵了后路,怎么辦,拼死呀?臣子節(jié)氣!。
2、關羽荊州被斬,劉備為何沒有相救,你們怎么看?
關羽攻打襄陽是他自己的主意,但實質上,這是得到劉備授意的,襄陽是一個戰(zhàn)略樞紐地區(qū),占領了襄陽,可以直逼宛城、洛陽等地,這和《隆中對》中所說的從南路進攻中原的部署相一致。但關羽攻打襄陽,不是因為要威脅中原,而是因為劉備占領了漢中,從漢中那里,有一條漢水順流向東,可以直接到達荊州,十分方便,而漢水流經之處,襄陽是關鍵節(jié)點。
拿下這里,就等于打通了漢中和荊州之間的一個便捷通道,實現更緊密的“跨有荊益”,穩(wěn)固勢力,說到底,在劉備眼里,占地盤還是比恢復漢室重要。但不管怎樣,由于襄陽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至少從表面上看去,劉備還是在聯(lián)盟框架內打擊曹操,他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時孫權對他和曹操的態(tài)度都發(fā)生了變化。前面我們提到,劉備占領益州后,孫權已經把他看作最大的威脅,而且由于遠走益州,劉備可以避開曹操的鋒芒,把軍事壓力都推到了距離曹操更近的孫權身上,
在赤壁之戰(zhàn)后,荊州的四個郡,孫權只占了一個。也就是說,好處都被劉備占了,壓力全被孫權承擔了,這就使孫權開始重新審視三個政權之間的關系,并做出了一個決定:與曹操進行緩和,重點攻擊劉備,雙方因為奪荊州與益州而積累的矛盾,終于總爆發(fā)了。于是,在關羽全力攻擊襄陽時,呂蒙偷襲荊州得手,使關羽落入兵敗被殺的境地,劉備徹底失去了荊州,
3、怎么看“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東漢末年之所以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因為發(fā)生于荊州的三場戰(zhàn)役,三國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中萌芽,在襄樊之戰(zhàn)中發(fā)展,在夷陵之戰(zhàn)中奠定,無論是赤壁、襄樊還是夷陵,都在當時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荊州境內,所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半部荊州史。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地處長江兩岸,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和湖南省全部、江西省西部、貴州省東部、廣東省和廣西自治區(qū)北部,當時的一個荊州抵得上今天的三個省,
東漢十三州荊州之所以在三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荊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荊州位于天下之正中的位置,是華夏中原地區(qū)進入江漢平原的唯一通道,也是北方政權南下統(tǒng)一華夏的重中之重,自古便有“得荊州者得天下”的說法。東漢末年,從劉表單騎入荊州開始,荊州便成為中原之外相對穩(wěn)定沒有戰(zhàn)亂的地區(qū)之一,在劉表主政的數十年中,荊州難得安寧,當北方霸主曹操打著統(tǒng)一天下的旗號開始南下荊州時,荊州便開始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荊州第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赤壁之戰(zhàn)阻止了曹操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荊州赤壁就是今天湖北省咸寧市下轄的赤壁市,在當時屬于荊州的江夏郡,曹操南下荊州進行統(tǒng)一之戰(zhàn),劉表的繼任劉琮舉城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占領荊州除江夏郡之外所有的郡縣,只要曹操再進一步,拿下江夏郡的劉琦和劉備,就占領了荊州七郡,接下來就能揮師江東,攻打東吳,一統(tǒng)整個長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