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條京廣鐵路,把開封的省會拉到鄭縣以后,開封地位一落千丈,近些年河南省那么支持開封,但開封沒有南北向鐵路,政策人力的支持也是枉然。為什么宋朝以后洛陽、開封的全國政治中心地位沒落了,但開封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很高,未來的開封肯定還是依托旅游資源繼續發展,打造和發揚旅游文化名片,因為開封的交通和鐵路比較落后,經濟發展一般,土質疏松的原因開封又不能建設高樓大廈,所以各方面發展條件都受到限制。
1、開封的大相國寺怎么樣?
開封是個古都,現在雖然成為三線城市。但開封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很高,在一個秋葉飄飛的日子里。我游歷了大相國寺,卻是沖著《水滸》中的和尚魯智深而去。北宋立國不久,宋太祖就到大相國寺觀察,宋代控制者期望釋教尊其為“現在佛”,作為報答,相國寺便被定為皇家寺,皇帝在上元節來寺游賞成為常規,宋太宗還親賜御筆金字匾額,使大相國寺因帝王推重而身價百倍。
至于平常,皇帝巡幸大相國寺,相國寺東南隅的羅漢院專辟了桂籍堂,成為宋代新科進士刻石落款的最佳去向,連續著唐代雁塔落款的雅事,總歸,因位置特別,以相國寺為場景和載體,演出了宋代許多軼聞趣事。大相國寺與魯智深就在這商鋪樹立,酒樓并峙的城市中心,一座規模宏大的釋教寺院俄然出現在眼前,這座其時名滿天下的大相國寺,大相國寺在京城開封位置顯赫,乃皇家燒香拜佛的寺廟,
但是這座皇帝行幸焚香之皇家寺廟的名望之大、流芳后世,追溯起來,卻與《水滸》中關于魯智深看守大相國寺菜園的故事分不開,正是萬千民眾敬慕魯智深的為人仗義、豪宕奔放、生動安閑的坦率品性,才使大批游客接連不斷。大相國寺是否真有魯智深這位花和尚的注冊不用考證,當官吏橫行,貪腐之風大暢其道之際,魯智深作為一個和尚,實踐已是社會邊際化人物,但是更為可嘆的是,像魯智深這樣憤世嫉俗、涇渭分明、血性方剛、奔放無拘的和尚,卻也為大多數釋教寺廟所不容。
可以說魯智深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從五臺山來到大相國寺的,魯智深這樣一個游離于官場、社會與宗教場所之間的邊際和尚,為何得到廣闊民眾的喜歡?為什么名望反而大于那些歷史上實在的大角色呢?當了大相國寺菜園的管事,魯智深也是那樣灑脫安閑,寵辱不驚。他擺平了那些潑皮,而又不欺負他們,因而他取得敬重,引發他們的良知;魯智深為林娘子被欺負怒火中燒,他對林沖施以援手,魯智深的敢做敢當,實為中國社會所缺失。
魯智深由根拔柳樹的一幕,真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一般的寺院總是在青山綠水,深山老林之中,好像遠離塵世,青燈古佛,才干四大皆空,修成正果。這大相國寺卻是棲息于販子之中,與酒肆為鄰,與走卒為伍,著實的特殊,我們來的時分看到寺的東墻之外,行人如織、店肆樹立;西邊更甚,一個巨大的農貿市場整個壓了過來。不由為寺里的師傅們憂慮,這大相國寺的出家人怎么能在這樣喧嘩的叫賣聲中,修心養性,參悟佛法啊,
2、如何看待開封之地位?
看看一條京廣鐵路,把開封的省會拉到鄭縣以后,開封地位一落千丈,近些年河南省那么支持開封,但開封沒有南北向鐵路,政策人力的支持也是枉然。而商丘的發展卻和開封不一樣完全靠十字鐵路自身發展,后勁比較足,開封的發展最后會因為省府支持不上去而更加悲催。就我們南陽地區來說,以后唐河方城交通都比較好,尤其唐河以后會有月隨南北鐵路穿過,唐河的經濟政治地位未來會超過鄧縣,雖然鄧縣現在有些不安于現狀,但只要月隨鐵路修后,鄧縣慢慢就會掉到唐河后邊,
3、菊花在開封的地位如何?
“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些關于菊花的詩詞都是我們從小背到大的,沁人心脾的菊花似乎在古人那里就寄托了滿滿的情感,一直流傳到現在,也難怪在看到菊花時,我們總能把它與清高、隱逸、愛情聯想在一起。菊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中的成員,最早時也的確由中國傳向日本、歐洲,法國等多個地方,
那作為菊花的發源地,中國的菊花自然也就成為了國人還有世界關注的焦點。每年的10月份,在菊花開的最旺盛的季節,中國的古城開封都會舉行盛大的菊花展,菊花作為開封的市花,從歷史悠久的宋朝開始,成熟精湛的的栽培技術就一直傳承到現在并不斷創新,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觀菊、養菊,并以此為樂,在開封待了幾年,也看了幾年的菊花展,不得不說開封人對菊花展是發自內心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