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考中級,上、下午各考1門,總計2門,一天考完,如果考高級上午考1門,下午考2門,總計3門,考幾門不是關鍵,關鍵在于考的這幾門要同時及格,如果有一門不及格,下次全要重考,考過別的證書的同學可能知道,很多證書可以單門考,有一定有效期,比如教師資格證有效期就是兩年,考過一門,下次可以考另一門,這是軟考和其他考試不同之處。
1、軟考高級哪個好考一點?有人知道嗎?
當然是高項(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更好考了。軟考高級有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分析師、系統架構設計師、網絡規劃設計師、系統規劃與管理師5個方向,高級考3個科目,上午綜合知識選擇題,下午案例分析題和論文,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一次通過全部應試科目,方可獲得資格證書,高級中只有高項一年考兩次,其他高級一年只考一次,而且高項偏管理,其他偏技術,所以考高項的考生更多,自然的高項的備考資料就更多,考試相對來說更容易。
我是2019年上半年考過的高項,復習時間大約2個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基礎學習階段(20天左右)這個階段就是跟著視頻把基礎知識過一遍,主要在理解,聽完一章課后在筆記本上總結這一章的重難點知識,2、歷年真題階段(30天左右)①上午題75題,考的內容相當的多且雜,需要涉及到足夠多的知識點,但是像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類考點,只要把歷年真題中出現的類似考點的知識點都過一遍問題不大,遇到壓根沒看過的知識點的靠感覺蒙一個就行,沒必要糾結,保證該拿的分數拿到即可。
②下午題下午題考點也就是那幾個考點來回考,做幾套真題后就了解出題方式了,然后自己再把高頻考點總結出來寫到筆記本上,掌握答題的套路,中級的下午題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慢慢答,但高項下午題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平時要做好練習,抓緊時間答題。計算題一定要多拿分,滿分是最好的,計算題的考點主要就是掙值計算和進度網絡分析,如:進度管理、工期、關鍵路徑、計算某活動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三點估算法計算某活動的持續時間、掙值的計算等等,計算題能掌握盡量掌握,爭取拿滿分,
案例題總結各種的萬金油答題套路,比如“沒有相關的管理流程或方針”,“沒有對以前的經驗教訓進行積累、總結和使用”等等,自己做歷年真題的時候也要進行逐題分析、解析,然后對每個類型的案例分析進行總結分析,并自己總結了相應的案例分析的一些知識點和答題套路。拿到題目先確認具體的管理領域,然后回顧下該領域的相關知識點,再看題目中是否存在做法不正確的情況,然后結合案例進行回答,
③論文高項有論文,主要就是圍繞十大管理領域進行的,每年的論文兩個標題,二選一,然后每個標題下面都有一些子標題,寫論文的時候需要契合這些子標題去寫。我在備考過程中根據網上找的論文模板,結合自己的項目經驗,除了上次考過的兩個領域外每個領域都準備了一篇論文,整體論文結構包括:摘要、項目背景、過渡段、論文正文、結尾段等,尤其摘要、項目背景、過渡段、結尾段這些公共部分,我都是反復修改,最終確定下來的,
3、考前沖刺階段(10天左右)知識點就是反復看筆記本總結的東西了,對筆記本標出的重點和常考點、易錯點著重看。論文依然是不停地聽、背、默寫,尤其是公共部分,做到提筆就寫、毫不猶豫,論文一定要結合子標題的話,最好過渡段重點提下子標題內容,然后論文正文的小標題和內容都提及論文的子標題,然后最后論文結尾段也要重點提及下自己關于子標題的看法。
2、軟考難么?需要去參加培訓么?
首先回答一下軟考難度,軟考還是比較難的,如果經濟上允許可以參加培訓,我下面從幾方面對軟考做一下介紹:1、軟考的通過率高嗎?從歷年軟考的通過率來看并不高,初級資格合格率約為30-40%,中級資格的合格率約為20-30%,高級資格的合格率約為10-20%。軟考分初、中、高三個級別,級別越高肯定難度也越大,軟考的難度在于:比如考中級,上、下午各考1門,總計2門,一天考完,如果考高級上午考1門,下午考2門,總計3門,考幾門不是關鍵,關鍵在于考的這幾門要同時及格,如果有一門不及格,下次全要重考,考過別的證書的同學可能知道,很多證書可以單門考,有一定有效期,比如教師資格證有效期就是兩年,考過一門,下次可以考另一門,這是軟考和其他考試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