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剛廣州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在廣州努力打拼的人都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其實在廣州找工作,重點不是看是在哪個地方,廣州哪里都是機會,都有工作。在廣州找工作,難就難在找一份適合自己能力,待遇優厚并有發展前景的工作,下面小編簡單介紹一下在廣州找工作技巧。
1、廣州的富人區在哪里?
廣州最富的富豪集中區域,第一是二沙島,第二是天河北的匯景新城,第三是東山區的新河浦老城區舊別墅群,第四才輪到珠江新城,第五就是濱江東的江景豪宅,不是江景盤的不算豪宅,同時居住在這些不是江景盤的業主也不屬于富豪業主,只是沾了一線江景盤的光而已。至于珠江新城的區域,如僑鑫.匯悅臺目前的樓價雖然暫時是廣州市最高的,每平方米已到十五萬圓左右,但跟二沙島的別墅價格比還是差很遠呢!哪里的二手價現在已經是每平米二十五萬到三十萬以上了,還沒人放盤呢!就算你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
至于樓價是不能代表當今富豪的聚居點,只能代表著該地區域現在是最高的樓價而已。當然了,這也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這里的房子,在珠江新城里買房子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向銀行貸款做按揭月供的,這并不代表就是富豪,只能算是有錢人,真正的富豪大都住在市中心城區的稀有別墅群里,像二沙島別墅、東山新河浦民國時期的舊別墅和天河北的匯景新城別墅群里,
2、在廣州哪里能看到粵劇?
看粵劇?不如來粵劇藝術博物館啦!廣福臺后臺,準備上臺的粵劇演員正忙著化妝。萬千著名博物館之中,有奇思妙想的新銳設計,有氣勢恢宏的古典設計,而在廣州有一座讓人第一眼看到不會和博物館固有印象聯系起來的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這座曾經拿下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魯班獎的博物館,在6月30日迎來了開館兩周年的紀念日。
日前,粵劇藝術博物館總設計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謙向記者講述了博物館的設計建造故事,這座以嶺南傳統園林為展現形式,為了保護和傳承粵劇文化的地道嶺南園林式博物館,圓滿地融合了現代造園技術與古典匠心傳承。設計理念嶺南園林才是粵劇演出的原生狀態“梨園歌舞賽繁華,一帶紅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貺節,萬人圍住看瓊花”,
一曲清代的竹枝詞再現了粵劇當年嶺南水鄉堤岸的表演盛況。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于“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廣東省目前為止唯一的世界級非遺,在這樣的背景下,建造一座保護和傳承粵劇文化的博物館受到各方關注。最終中標單位為園林式設計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由郭謙教授擔任主創設計師,廣州藥洲遺址修繕改造及南粵先賢館的設計方案都是他的代表作,
為何用園林作為粵劇博物館的展現形式?郭謙告訴記者,設計團隊沿著時間軸線回溯承載著粵劇誕生及歷史發展記憶的種種空間形式,有紅船、江畔、村口、戲棚等,當以空間視野回顧粵劇藝術博物館選址——荔灣涌沿岸周邊的歷史空間形態時,一個關鍵詞躍然而出——“嶺南園林”。項目所在的荔灣區,是粵劇起源地,從南漢時期到現在此地曾有30多個園林,粵劇也曾在私家園林里演唱,
粵劇的特點就是它與本地人的生活聯系更為緊密,像唱堂會、在河涌邊榕樹頭的私伙局等,都不是在大劇院中發生,而是真正與老百姓的生活融合在一起,這才是粵劇演出的原生狀態。通過當代造園重塑廣州漸已消逝的園林記憶,充分彰顯嶺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粵劇藝術博物館最終定位是要打造成一個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文化空間,一座開放式、園林化、可經營的戲曲文化空間,更是一座嶺南傳統造園文化與技藝傳承的文化平臺。
鳥瞰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中心大水庭配合六組別院的院落格局,設計效果移步換景庭院深深似真非幻粵劇藝術博物館的設計尊重戲曲發展與嶺南傳統園林的密切關系,沿茘灣涌南、北兩岸布局,最終形成中心大水庭配合六組別院的院落格局。建筑吸取嶺南庭院“連房廣廈”式布局的精髓,南岸園林建筑總體布局沿“十”字軸骨架排布,環繞中心晚沙湖,邊界上的建筑采用合院式布局,錯落“別院聲歌、普天嘆曲、梨園種聲、鑾輿載樂、吉慶別館、瓊花暢曲”六組院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