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人力資源管理也存在,只不過“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詞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人力資源管理的活動內容,其實在組織出現之后,它就一直存在,在正式解釋人力資源管理這個概念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招兵的小插曲,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五項工作——調整。
1、什么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哪些內容?應該在哪方面發展比較好?
第一次有人問這樣宏觀的管理架構問題,贊。這問題很具體也很現實,因為私企里叫著人力資源的部門分管的是招聘培訓,但是還有沒有工會?沒有了,紅軍開始干起來是什么情況?條件艱苦,兼收并蓄,用人之長,革命成形后呢?是不是不一樣了?用人識人辯人其實是一個公司決策者的長處,決策者長在任人?,F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職能一是篩選二是識人,如果這個人力資源管理者思維固化,不懂人性,不會識人,會把人才在第一道門檻就拒絕了,
人力資源管理還有一個培訓職能,主要針對新進成員的文化人認同感而來,實際內部培訓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企業培養后續管理人員,培養出忠心耿耿的中上層管理者甚至是篩選出優秀的決策接班人。這是人力資源考試的內容嗎?我翻過那教材,扯,不想考,運營管理的中心是人和財,財分兩線:入財配用人,支出在資源分配給人、和財生財。
財生財和入財配用人的關鍵都在用人,你說人重不重要?其實在組織架構更改完善之后決策管理者的思維中心只有人,傳承企業的新進成員大部分從基礎入職,基層中選高層,這樣的方式忠誠度高,缺點是固化的內部運營模式不利于創新。這時我們要考慮創新的內核,研究思維的形成和衍變過程與個人經歷的關系,喜歡更新思維的人絕對不喜歡按部就班的工作,這與現行體制有矛盾!我是不是再說下去要開大課了?說三觀吧!我才發的因果人生,里面講了三觀的定義,還有完善的余地,我只是不知道別人的問題在哪,
中高層另外途徑招聘,由人力資源部過濾這也不科學,忠信度不如自己培養的人員,而且滋生內斗、幫派。話說回來內斗和結幫派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決策者三觀決定思維鏈接次序,也決定企業文化,文化就是思維與行為的鏈接體現且不止于制度,成員是決策者直管這叫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者與決策者的契合度決定人力部門的能力,還是決策者本人的識人能力決定人力部門的功用。
培訓由各部門負責,這樣部門運作統一,招聘公告歸宿于財務利于資金統管,過濾成員時各部門負責人負責。工會的職能不可忽視,成員們理性的要求和協商比工人權益推給勞動仲裁更合理,成員通過工會監管利于運營管理的公信力,利于傳承企業的成形,人力資源管理本身不要成為一個固定的機構,管理運營隨不同的決策者和不同的地域價值觀進行機構設置,完善關鍵職能就行了。
管理有基本框架,但是并沒有什么定勢,因為用的人不一樣,定勢妨礙創新發展久而久之形成官僚主義,官僚主義是什么,想當然、這事別人負責你找他去、位子比做事要緊。但實際上活著比位子更要緊,這樣的人生追求本身就是矛盾,人才是社會問題,包括定義和培養方式。一個公司改變不了多少,但是決策者的思維改變能轉變公司的命運,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在于決策者的思維提升!,
2、人力資源管理是做什么的?
人力資源管理,一個被叫“爛”了的概念,似乎已經被人們當做一種累贅看待。一個公司,不管有沒有人力資源管理這個部門,但它的職能始終存在,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人力資源管理也存在,只不過“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詞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人力資源管理的活動內容,其實在組織出現之后,它就一直存在,只不過稱謂不同而已。
在正式解釋人力資源管理這個概念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招兵的小插曲,當年國民黨的士兵每個月能夠拿到手的收入,大概有五、六塊大洋;加上“長官們”克扣之后,真正到手的,大概在三、四個大洋。即便這樣,由于屬于正規軍,服裝又特別有派頭,生活條件又好,國民黨招納士兵并不算太難,可那個時候,對于當時的劉伯承來說,招兵是有很大的困難的:生活條件不好,衣服破破爛爛,又不是“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