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吸引湖北其他地區人民,來武漢定居。武漢市是最早吸引人才、城市落戶的城市,將近100萬以上人口落戶武漢工作生活,武漢政府出臺好政策加以引導,以及武漢(湖北)經濟發展,城鎮化進展各種因素疊加造成30萬人落戶武漢,現在武漢虹吸效應越來越大,把周邊縣市人都引導到武漢市,大力發展武漢交通(城際鐵路),教育和醫療,現在湖北人看病(大病,重癥)基本都往武漢跑。
1、武漢年增人口120萬,你怎么看個?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2021年武漢市猛增常住人口120萬。對此,很讓人吃驚!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本人認為,應該辯證的去看待;故而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來,武漢市的發展變化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有了比較大的吸引力;這也為武漢市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人才智力資源,增加了勞務市場的儲備。從"發展是硬道理"這一點看,這是個很好的事情,
但是,一切的發展的落腳點都應該是以"人"為中心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是不是一個城市的人口猛增就一定會產生"正效應"呢?如果一個城市的"發展"并沒有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那這個"發展"有什么意義呢?那只能算是人口數量發展了,另一方面,一年時間里,武漢市人口百分之十的猛增長,勢必使市政、民生等諸多方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和風險。
這些方面是不是也有相應的百分之十的增長呢?盡管近十余年武漢的發展很快(武漢每天不一樣);但是,它的"城市病"也越來越重了,交通、醫療、文化生活等公共資源還遠遠不足以滿足現有人口的需求;這樣的"猛增長",豈不是更加"捉襟見肘"了嗎?對這樣的"猛增長",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會增加百分之十嗎?。
2、一年30萬人口落戶,武漢是怎么做到的?
武漢政府出臺好政策加以引導,以及武漢(湖北)經濟發展,城鎮化進展各種因素疊加造成30萬人落戶武漢,第一武漢有100萬大學生,現在有畢業證就可以辦理落戶,以前需要買房才行,給大學生就業提供補貼和購房補貼,還有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業基金)。第二吸引湖北其他地區人民,來武漢定居,現在武漢虹吸效應越來越大,把周邊縣市人都引導到武漢市,大力發展武漢交通(城際鐵路),教育和醫療,現在湖北人看病(大病,重癥)基本都往武漢跑。
3、有些人期待鄂州并入武漢,對此武漢人是怎么想的?
鄂州體量很小,無論人口還是面積,以及生產總值,。但有一點,鄂州主城離黃石城區更近,隔江更是黃岡老區城區,而鄂州西邊的葛店及廟嶺鎮離武漢光谷開發區又比較近。南邊的梁子湖又跟武漢江夏南部生態區山水相連,。理想的方案是將葛店,華容,廟嶺三個鄉鎮并入武漢光谷區,將梁子湖,東溝幾個鄉鎮與武漢江夏南部幾個鄰近梁子湖的湖泗,保福,舒安合并為武漢市梁子湖生產保護區。
將鄂城區及東邊的花湖,楊葉,燕磯幾個鄉鎮劃入黃石為黃石市鄂城區,做大黃石為鄂東副中心,將鄂城東南邊的碧石,汀祖兩鎮并入黃石鐵山區,鐵山區實在太袖珍了。再者,以上二鎮均講大冶話,其與黃石鐵山,山相連,音相通,俗相近,。此類方案,對于做大做強武漢,鄂州及黃石都是利好!同時更有利于輻射黃岡革命老區!更有利于保護梁子湖自然生態環境!可見,一舉多得!!,
4、打造2000萬人口超級城市,武漢憋著哪些大招?
首先可以十分明確地說,無論采用何種大招,武漢都不可能成為超2000萬以上的城市。即便要達到1000萬人口數量,估計也得從現在的700、800萬基礎上還需要至少10~15年時間,也就是在整個城鎮化完成的2035年前后,武漢人口數量將達到歷史極限,也就是在1200萬左右。而后就會一直趨于穩定!以行政區域來決定城市人口數量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一個城市的人口不是通過城市無縫隙發展,而是通過了畫地為城的方式,
這樣我國重慶人口就是3000多萬,排在了日本東京之后成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這是得不到世界觀點的認可,全球對城市的定義一定是打破城市行政區的劃分,而是通過通勤理論和無縫隙對接來衡量城市規模,據2018年全球城市排名情況,東京—橫濱人口數量3800萬、雅加達3200萬、新德里2700萬、馬尼拉2450萬、首爾2400萬、上海2400萬、孟買2300萬、紐約2100萬、北京2100萬,圣保羅2100萬、墨西哥城2100萬、廣州19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