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委會有可能是小區的業主們美好的期盼。首先由業主向社區遞交成立業委會籌備組的申請(網上有申請書樣式),最短一兩個星期時間小區就能成立業委會,我們小區有熱愛公益事業的業主,他們自發行為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社區確認該小區符合成立業委會的條件(第一位業主入戶居住兩年以上,裝修不算,需要入戶居住兩年以上)。
1、一個小區成立業委會,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感謝邀請!這個事看政府有關部門的態度。最短一兩個星期時間小區就能成立業委會,業委會有可能是小區的業主們美好的期盼。我們小區2004年交房,到現在2022年了,我們小區到現在還沒有業主委員會,時間長了,業主們對成立業主委員會這個事也就慢慢淡泊了。有沒有兩可了,我們小區有熱愛公益事業的業主,他們自發行為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業委會成立流程:一.成立業委會籌備組:1.首先由業主向社區遞交成立業委會籌備組的申請(網上有申請書樣式),2.社區確認該小區符合成立業委會的條件(第一位業主入戶居住兩年以上,裝修不算,需要入戶居住兩年以上)。3.輔助社區對小區業主進行統計,同時也是確認有投票資格的人員,一般統計內容為①確認業主姓名,房號,手機號,身份證號,填寫社區登記表。
②確認房主家人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填寫社區登記表,③確認租戶情況,填寫租住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4.與社區及開發商及物業商討第一次業主大會召開時間,并通知有投票資格的業主,明確參會人數(①業主大會參會人數要達到雙過70%才有效;②有業主沒有時間參加的可以讓其手寫委托書簽字并在名字后面按手印,由專門的被委托人代表自己發表觀點及投票;③有業主人不在本地,手寫委托書簽字按手印后通過照片的形式發送過來,打印出來存檔),
5.協助社區完成第一次業主大會并選舉出業委會委員。二.業委會籌備組組員組成:1.一般是7-15人,且業主人數要超過半數,7人的籌備組要有社區一人,開發商一人,物業代表一人,業主四人。15人的籌備組業主數至少八人,其他與上述要求一致,2.社區主任要擔任籌備組組長。三.業委會組員組成:1.必須是業主,夫妻共同擁有一套房產的,只有一人能選聘業委會委員,
3、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后,選舉的主任等相關人員有沒有工資?
謝謝頭條的邀請。關于業委會成員是否有“工資”?提出這個問題的樓主,至少對于目前的相關法規規定沒有吃透其精神內涵,具體怎么規定的,請再學習,在此不予贅述,業委會這個公益組織,是小區業主大會的執行執構而非決策機關。相關法規規定了業委會成員可以適當領取一定額度的津補貼,具體多少,由業主大會決定,從目前實踐了解到的信息,絕大多數業委會成員的津補貼,一是沒有通過業主大會決定,二是即使通過業主大會決定了,領取者也寥寥無幾,什么原因?第一、真心實意出來從事小區業委會這個公益組織活動的熱心業主,本身就不是沖著什么待遇去的,他們的目標就是追求公平正義、買賣公平這個目的而自愿選擇義工角色;第二、一個月區區3、500元津補貼,拿著燙手,授人以柄等。
按理說,一份付出一份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然而不然,第一、業主身份方向的法規知識欠費,第二、業主對于小區業委會這個公益自治組織缺乏足夠的認知與了解,第三、城市化進程太快,身子進入了大城市,但許多觀念仍然處于原始的計劃經濟年代,第四、人人為我我為自己大行其道,在許多業主心中“雷鋒精神”已死,沒有利益誰去干?“傻巴沒有生存的空間了”,第五、個別陰暗面遮攔了燦爛陽光,第六、俗話說“十個說客當不到一個奪客”,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宣傳,導致不敢拿取正當的津補貼,硬莫提“工資”這個概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