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叫做軍閥多如狗,司令滿街走。馮玉祥和吳佩孚的關系不好,兩人時有矛盾,北洋軍閥集團可以追溯到甲午戰后袁世凱編練新建陸軍,奉系奉系嚴格的說屬于北洋軍閥的旁系,北洋六鎮編制情況如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集團分裂為各個派系,皖系的主要成員有徐樹錚、靳云鵬、段芝貴、盧永祥、吳光新、張敬堯、陳樹藩、傅良佐、倪嗣沖等人。
1、北洋軍閥混戰,到底有多少軍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薩沙第8887條回答,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叫做軍閥多如狗,司令滿街走。所謂的司令,比牛毛都多!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現實袁世凱一家獨大,但其實他也只有北洋六鎮的骨干軍隊,遠遠不能征服全國,除了核心省份以外,南方和西南、西北、東北省份都是有地方軍閥控制。而袁世凱內部其實也派系林立,眾多嫡系表面上稱兄道弟,親熱無比,實際上貌合神離,暗中算計,恨不得干掉大哥上位,
袁世凱稱帝之前,他的心腹大將馮國璋、段祺瑞都是反對的。這是因為軍閥團體不是古代皇上,不是說大哥的位子由大哥的兒子繼承,應該是有能力的部下繼承,而馮國璋和段祺瑞都認為有能力上位,都盯著這個位子,當然不支持袁世凱稱帝后傳給草包兒子。而袁世凱為此在稱帝前公開忽悠段祺瑞、馮國璋,說自己絕對不會稱帝,卻一轉眼宣布中華帝國成立,
這種情況下,段祺瑞、馮國璋一伙直接窩里反,發表申明反對稱帝。袁世凱眾叛親離,直接氣死了,隨后段祺瑞上位,但他沒有袁世凱的威信,又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位置不穩。好不容易借助一戰搞了一些自己的部隊,在隨后的直皖戰爭中,又被直系曹錕吳佩孚擊敗,但直系軍閥也沒囂張多久,連續和奉系軍閥激戰兩次,最后慘敗,奉系軍閥張作霖成為國家一號人物。
但奉系軍閥也沒有囂張多久,很快被北伐軍打敗,退回東北,但北伐成功以后,又出現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這些新軍閥,蔣介石在中原大戰才將他們擊敗。從1912年開始,到1937年,國內無時無刻不在軍閥混戰,這種情況下,大的軍閥比如馮玉祥、張作霖、李宗仁等等或者盤踞幾個省,或者盤踞一個省。但是,小軍閥多如牛毛一般,
比如楊虎城曾經多次被敵人擊敗,逃到某地占領區區一個縣城,以此維持生計。這種只占領一個縣城的軍閥有很多,甚至還有盤踞幾個鎮子的地頭蛇,土軍閥,當時各種勢力都拉桿子起來,有些地方自衛團、宗族勢力甚至土匪,有著幾十個人十幾條槍,就敢盤踞幾個鎮子,作為土皇帝。比如張作霖最早起家的時候,就盤踞趙家廟村,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
2、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有多少個派系?
滿清被推翻以后,袁世凱的北洋軍閥集團首先攫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并借著二次革命的機會進入長江流域,控制了全國大部分地區。不過在袁世凱倒行逆施復辟失敗病死以后,北洋集團內部分裂,先后形成了多個軍閥勢力,皖系袁世凱死后,段祺瑞出任了國務總理、陸軍總長,成為名義上的北洋集團首領。因為段祺瑞在北洋集團中地位高,聲望高,加上控制了中央政權,因此很多北洋集團的要人和軍頭都依附于他,
而段祺瑞是安徽人,所以以他為核心的這部分北洋就被稱為皖系。皖系的主要成員有徐樹錚、靳云鵬、段芝貴、盧永祥、吳光新、張敬堯、陳樹藩、傅良佐、倪嗣沖等人,此外張作霖、閻錫山等人早年也曾經依附在段祺瑞手下,因此也有人把這一時期的奉系、晉系視為皖系的旁支。皖系鼎盛之時段祺瑞可以說是在政壇上翻云覆雨,先后逼走黎元洪、馮國璋兩任大總統,可謂風光無限,
不過在直皖大戰戰敗以后,皖系勢力大多瓦解,只有盧永祥占據浙江躲過一劫。到1924江浙戰爭盧永祥也被直系擊敗下野,皖系就徹底成了昨日黃花,舊直系袁世凱死后,和段祺瑞并列“北洋三杰”的江蘇督軍馮國璋不甘心屈居于段祺瑞之下,于是拉攏了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占元組成了一個聯盟,和段祺瑞分庭抗禮。因為這三省都在長江流域,所以歷史上又稱為長江三督,
而馮國璋是直隸人,所以這個聯盟也被叫做直系。馮國璋出任大總統一職以后,一度和段祺瑞斗的格外厲害,不過還是玩不過段祺瑞,最終黯然下野,新直系在馮國璋死后,直隸督軍曹錕因為和段祺瑞矛盾激化,成為了反對段祺瑞勢力的核心,曹錕也是直隸人,所以以他為核心的這股勢力也被稱為直系,不過這個直系和馮國璋那個直系并沒有什么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