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子管為元件,掀起了50年來計算機發展的第一次高潮,晶體管使用后,電子電路的結構有了很大的改進,更容易實現制造高速的設想電子計算機,使計算機迎來了第一次大躍進的機遇,第一個電子計算機是ENIAC,ENIAC采用電子管作為元件,所以也叫電子管計算機,是第一代第一代計算機的主要電子部件是電子管。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者是美國人莫克利和埃克特。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根管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噸,耗電約150千瓦,每秒可進行5000次運算,這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史無前例的。ENIAC采用電子管作為元件,所以也叫電子管計算機,是第一代
第一代計算機的主要電子部件是電子管。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于1946年2月14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以電子管為元件,掀起了50年來計算機發展的第一次高潮。那時候電腦的主要部件都是電子管做的,電子管做的電腦叫第一代 computer。這一時期計算機的發展有三個特點:從軍用到民用,從實驗室發展到工業生產,從科學計算到數據和事務處理。電子管電腦體積大,功耗高,容易發熱,不能工作太久。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晶體管技術的發展,晶體管開始被用作計算機元件。晶體管使用后,電子電路的結構有了很大的改進,更容易實現制造高速的設想電子計算機,使計算機迎來了第一次大躍進的機遇。
第一個電子計算機是ENIAC。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者是美國人Moakley和JPresperEckert。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個電子管,占地17平方米,重3噸,耗電約15千瓦,每秒可進行5次運算。這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史無前例的。
4、第一臺電腦是在什么時候誕生在哪個國家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1946年2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解決大量軍事數據的計算問題,美國軍方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克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制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經過三年的緊張工作,第一部電子計算機終于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它由17468個電子管、60000個電阻、10000個電容和6000個開關組成。它重30噸,占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瓦,造價4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