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八底入伍去社旗軍營的,但南陽、方城我經常去,南陽是師部、方城是團部,社旗是我們營給其他團看營房,留守在那里的,因我是連隊文書,經常去團部丶師部。凡到此地者,都能嗅到與荊楚文化相關,而且濃厚的楚文化發源地的印記,信陽是靠近湖北武漢,屬于江漢平原輻射區域。
1、楚文化的源頭在哪里?三星堆文化與楚文化有關聯嗎?
楚文化的源頭應為湖北省的荊門一帶,此處南鄰湖湘,西鄰巴蜀。浩瀚長江一流而過,凡到此地者,都能嗅到與荊楚文化相關,而且濃厚的楚文化發源地的印記。在荊州城北紀南城原為楚國的郢都,在此留存了無數的古風,古跡,很值得文人墨客可書,紀南城的北鄰紀山埋藏了楚國歷代帝王將相的古墓群,如楚端王等。建國后為保護古墓,不被盜挖而嚴挌布控,直至現在的高科技也用上,
國務院也在此立碑明示古墓保護重地。荊州古城東門建有金鳳廣埸,碩高的金鳳雕像聳立,據傳楚王家中養一神年,久養不鳴不飛,有人問楚王此鳥何故不鳴飛,楚王說:神鳥不鳴,但“一鳴驚人”,雖然不飛,可“一飛沖天”。據說這一典故出了二句有名的成語,由于楚國的繁榮,后來荊州也成了三國時期的必爭之地,關公敗走麥城也與此難分。
2、為什么說河南信陽是個南方城市?
因為國家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線,從地域角度講淮河以南屬于南方,信陽是靠近湖北武漢,屬于江漢平原輻射區域。當地的生活風俗習慣,包括語言和江漢地方官話相似,相對武漢和鄭州距離,離武漢城市更近。在鐵路未修建之前,更方便到達鄂皖地區,通過水路長江直達沿海,因此當地人經常跑到南方經商。當地屬于南方稻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河流湖泊較多,人們以大米為主食,
3、楚國的統治核心在河南、安徽、江蘇,為什么有人說湖南、湖北自稱繼承了楚文化?
楚國的發祥地在湖北荊州(江陵)一帶,國都為郢,這也就是荊楚的來歷。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曾經從長江流域打到黃河流域,統治了大半個中國,成語問鼎中原就是說的楚國,“楚王好細腰”。秦楚相爭中,楚國不幸戰敗,白起拔郢后,楚國國都東遷安徽壽春,最后被秦國統一了,而楚國建立起來的一套政治制度也被秦國繼承過去,也就是《史記》當中所說的“楚制秦隨”。
4、南陽是南方城市嗎?
我認為不是,我不是南陽人,鄭州的,但在南陽、社旗、方城當兵,呆了四五年,對這片熱土是息息相關,依依不舍,熱戀再現。我是七八底入伍去社旗軍營的,但南陽、方城我經常去,南陽是師部、方城是團部,社旗是我們營給其他團看營房,留守在那里的,因我是連隊文書,經常去團部丶師部,對于南陽這個地方,環境氣候我還是必較了解的。